ID: 23097065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6404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高中,哲学,必修,统编,政治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分时节雨轻扬,田间农者耕种忙。欲问今年几收成,老伯遥望秋满仓。”诗中描绘了春分时节与农业种植的紧密联系,表现出农民对丰收的期盼。由此可知( ) ①春分时节墒情良好与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生产规律 ③人们通过实践将物候与农活的联系转化为符合人需要的联系 ④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了节气物候变化的自然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春分时节墒情良好与春耕播种的联系是人们根据自然规律和生产经验建立起来的,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①正确。 ②: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而不是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生产规律。人们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错误。 ③:物候与农活之间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人们通过农业生产实践,依据这些联系,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将物候与农活的联系转化为符合自身需要的联系,如根据春分时节的特点进行耕种等,以实现丰收的目的,③正确。 ④:规律是客观的,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不能被发明创造的。节气物候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它,而不能创造它,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具身智能是一种“有身体”的人工智能,能够像人类一样通过感官感知世界,并通过肢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学习,动态调整策略,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行动”闭环,从而完成复杂多变的任务需求。这反映了( ) ①具身智能之“智”与人类之“智”归根结底都源自于实践 ②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立新的联系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③具身智能在“感知-行动”中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具身智能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为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无论是人类智能还是具身智能的“智”,其根源都来自人类实践。具身智能的设计、算法和功能均是实践活动的产物,①符合题意。 ②:人可以基于实际建立新的联系。具身智能的研发正是人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的人为事物的联系,②符合题意。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主体只能是人。具身智能作为工具,没有观念,不能将观念变为现实,其“行动”本质是执行预设程序,③说法错误。 ④: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是人类的思维过程,具身智能不具备人的意识,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漫画(作者:张新江)告知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 ) 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②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漫画中的人工作本来没做好,但他把矮小的工作“盆栽”藏在桌下,却买来漂亮“花瓶”添油加醋,粉饰美化个人业绩,这讽刺了弄虚作假的社会现象,漫画告知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实事求是;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正确处理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假象所遮蔽,①④入选。 ②③:材料不体现主流与支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③排除。 故本题选B。 4.下图漫画(作者:郑辛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B.重视部分的作用,使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C.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D.把握联系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