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0765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 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24013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线段,垂直平分线,1课时,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汇报人:孙老师 汇报班级:X级X班 1.3 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目录 壹 课前复习 贰 新课导入 叁 新知探究 肆 随堂练习 伍 课堂小结 第壹章节 课前复习 课前复习 如图, ,, ,则 ( ). C A. B. C. D. 第贰章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作线段 AB 的中垂线 MN,垂足为 C;在 MN上任取一点 P,连结 PA、PB. 量一量 PA、PB 的长,你能发现什么? A B M N C P 第叁章节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 如图,点 P 是线段 AB 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AB 和 PC 相等吗 改变点 P 的位置,结论还成立吗 A P B C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 已知:如图,直线 l⊥AB,垂足为 C,AC = CB, 点 P 在 l 上. 求证:PA = PB. 证明:∵ l⊥AB, P A B l C 验证结论 ∴ PA = PB. ∴△PCA≌△PCB (SAS). 又 AC = CB,PC = PC, ∴∠PCA =∠PCB.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归纳总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例1 如图,在 △ABC 中,AB=AC=20 cm,DE 垂直平分 AB,垂足为 E,交 AC 于 D,若 △DBC 的周长为 35 cm,则 BC 的长为 (  ) A.5 cm B.10 cm C.15 cm D.17.5 cm C 典例精析 解析:∵△DBC 的周长为 BC+BD+CD=35 cm,又 DE 垂直平分 AB, ∴ AD=BD,故 BC+AD+CD=35 cm. ∵ AC=AD+DC=20 cm, ∴ BC=35-20=15 (cm). 故选 C. 方法归纳: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练一练: 1. 如图①所示,直线 CD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点 P 为直线 CD 上的一点,且 PA = 5,则线段 PB 的长为 ( ) A. 6 B. 5 C. 4 D. 3 2. 如图②所示,在△ABC 中,BC = 8 cm,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交边 AC 于点 E,△BCE 的周长等于 18 cm,则 AC 的长是 . B 10 cm P A B C D 图① A B C D E 图② 它是真命题吗?你能证明吗?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逆命题 想一想:如果 PA = PB,那么点 P 是否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呢? 记得要分点 P 在线段 AB 上及线段 AB 外两种情况来讨论 ① 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 ∵ PA = PB, ∴ 点 P 为线段 AB 的中点, 显然此时点 P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② 当点 P 在线段 AB 外时,如右图所示. ∵ PA = PB, ∴△PAB 是等腰三角形. 过顶点 P 作 PC⊥AB,垂足为点 C. ∴ 底边 AB 上的高 PC 也是底边 AB 上的中线. 即 PC⊥AB,且 AC = BC. ∴ 直线 PC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此时点 P 也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应用格式: ∵ PA = PB, ∴ 点 P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P A B 作用: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归纳总结 例2 已知:如图,在 △ABC 中,AB = AC,O 是△ABC 内一点,且 OB = OC. 求证:直线 AO 垂直平分线段 BC. 证明:∵ AB = AC, 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C A B O ∴ 直线 AO 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同理,点 O 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 ∴ A 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延长 AO 交 BC 于点 D. ∵ AB=AC,AO=AO,OB=OC, ∴△ABO≌△ACO (SSS). ∴∠BAO = ∠CAO. ∵ AB=AC, ∴ AO⊥BC. ∵ OB=OC,OD=OD, ∴ Rt△DBO≌Rt△DCO (HL). ∴ BD=CD. ∴ 直线 AO 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