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2517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共4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1469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ppt,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中国文化崇尚“和”,“和”文化源远流长,意蕴丰富,: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祝贺乔迁常说“家和万事兴”…… “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文化,探寻“和”文化,去感受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魅力!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探“和”之义,深入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意义。 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开班级讨论会,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 学习目标 说“和”之言 成语: 和气致祥 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和气生财 和和美美 名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说出有关“和”的成语、名言警句等。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无处不在,试举一例。 探“和”之义 “和”原作“龢”,是一种古乐器,字由“龠”(音乐,古乐器名,表义)和“禾”(表声)构成。 “龢”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是笙和箫之类的吹奏乐器。右边为“禾”字,此处表示读音。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和”的本义。 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和谐,所以“龢”字的本义是指乐声和谐。“龢”字在春秋以前频频使用,进入战国,礼乐崩坏,“龢”字使用频率骤降,文献中渐以“和”代之。 和,调也。从口,禾声。 ———许慎《说文解字》 和 “声音相应和谐” “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和音” 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和”字具有哪些含义呢 阴阳和合,万物方生。 ———《黄帝内经》 和则两利,抗则两伤。 ———孟子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自然和谐 人际和谐 社会和谐 “和”:和谐;“同”:苟同。 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会轻易苟同他人的观点;小人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如一”,“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朱熹认为君子之间没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和谐、协调;相反,小人之间有贪图私利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解释显示了某种局限性。实际上,“和”既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 讨论:怎样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会经过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理解和尊重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 小结: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孔子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