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5557

八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课件(共20张PPT)+教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50533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互联网,PPT,20张,课件,时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收集并梳理至少 15 个常见或热门网络词语,明确含义、分类并分析来源,同时找出 5 个以上曾流行现冷门的网络词语,探究其 “淡出” 原因。 掌握互联网检索技巧,包括搜索引擎精准搜索、网络词典查询及专题数据库使用,能独立搜集散文相关知识并参与制作《关于散文》小册子。 设计规范调查问卷,完成对同学、老师、家长三类群体的电子阅读情况调查,准确统计数据并得出有价值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协作开展网络词语研讨、电子阅读调查等活动,提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分析网络词语、探讨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关系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 借助专题讲座、资料搜集、成果展示等环节,形成 “实践 - 总结 - 反思” 的学习闭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对互联网的客观认知,既认识到其在信息获取、生活便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警惕信息风险、沉迷隐患等问题。 理性看待网络语言,树立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的使用观念,尊重汉语的规范性与文化传承。 培养对阅读的热爱,理解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各有优势,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剖析网络词语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规律,掌握理性看待与合理运用网络词语的方法。 掌握互联网检索实用技能,能将其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如搜集散文知识、制作学习资料。 完成电子阅读情况调查,客观分析数据,探讨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网络词语在作文中的使用边界,形成科学的语言使用规范。 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 “双刃剑” 属性,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做到趋利避害,避免沉迷网络与盲目采信信息。 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协作活动,协调不同意见,确保活动高效推进并达成目标。 【教学课时】 3 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教学 PPT,包含网络词语案例、电子阅读调查模板、互联网检索技巧演示等内容。 联系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或互联网行业专业人士,确定专题讲座时间与内容。 准备词典、工具书及网络词语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设计电子阅读调查问卷样表,供学生参考。 划分学习小组,每组 4 - 6 人,明确各组组长及分工;准备《关于散文》小册子制作所需的纸张、彩笔、装订工具等材料。 学生准备 提前搜集生活中接触到的网络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回忆自己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情况,标注使用场景与效果。 准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课后使用),用于开展电子阅读调查、搜集资料;预习本单元散文内容,明确需搜集的散文相关知识方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网络词语小研讨 新课导入(5 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生活化场景:社交媒体聊天记录(含 “yyds”“破防了” 等网络词语)、校园课间对话(如 “这道题太硬核了”)、新闻标题(如 “‘双减’政策落地,家长点赞”)。 提问引导:“同学们,这些场景中的词语你们熟悉吗?它们和我们课本上的词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在生活中广泛使用?” 引出主题: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习惯,今天我们通过 “网络词语小研讨”,一起走进网络语言的世界。 小组活动一:网络词语搜集与分析(20 分钟) 小组内部交流提前搜集的网络词语,补充完善,最终确定 15 个以上核心词语,填写《网络词语梳理表》(包含词语、含义、使用场景三列)。 按照 “来源(新闻事件、谐音、拼音缩写等)”“用途(表达情绪、描述事物、调侃等)”“风格(幽默、简洁、正式等)” 任一标准对词语分类,小组讨论并记录分类依据。 每组推选 1 名代表,分享 1 - 2 个典型网络词语的含义与分类,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发现网络词语的共性特点,如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