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4755

2024-2025学年北京房山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9722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年北京,房山,八年级,下册,期中
  • cover
2025北京房山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为庆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学校组织同学们在校园文化墙上开设“传承和发展春节文化”主题专栏,宣传相关内容。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稿,完成各项任务。 用正楷字书写本次专栏的主题。(1分) 第一部分 在礼敬天地中体味和谐意蕴 春节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传统,更是礼敬天地自然、祈愿风调雨顺的重要节日。春节礼敬天地自然的属性,体现在节日生成上,也体现在礼庆习俗和文化寓意等方面。 在节日生成上,春节的时间与自然节律完全合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观象授时的生产劳动中确立的时间坐标,是古人顺应天时、与自然同频共振孕育出的文化产物。 在礼庆习俗上,农作物丰收之后先民们会举行庆祝活动,感谢上苍赐予,祭祀神灵护佑,祈求来年丰收。在文化寓意上,节庆活动中的贴春联、挂年画等,也通常以自然元素为主题,常常包括“竹报平安”“ ① ”“鱼跃龙门”等,不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天地上苍的敬畏。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正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观念的深刻反映,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智慧。因此,当我国申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申报书内容让联合国的审查员们深受振撼、 ② ,认为中国精心组织的申报材料和申报片“彰显了人与自然的联结”。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进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祈愿”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期许和祝愿”的意思,祈愿中“祈”应读qǐ。 B.“顺应”表达的是“顺着某种规律去调整改变”的意思,顺应中“应”读yīng。 C.因为表达的是“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的意思,所以“振撼”一词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达的是“紧密结合,相互关联”的意思,所以“联结”一词中有错别字。 3.在文段中的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花香鸟语 ②瞠目结舌 B.①花香鸟语 ②叹为观止 C.①心想事成 ②瞠目结舌 D.①心想事成 ②叹为观止 在期盼团圆中寄托家国情怀 ①春节是大团圆的节日,不仅是家人大团聚的时刻,更是维系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情感纽带。中国人对春节所寄寓的家国情怀,深深烙印在回家路上、团圆桌上和工作岗位中。 【甲】对中华儿女来说,春节是一条回家的路。无论天南地北,无数中华儿女都向着团圆进发。②父母翘首期盼、儿女归心似箭,回家的强烈意念最终汇聚成宏大而壮观的“春运”景观,这无疑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国爱家、崇尚亲情的生动写照。 【乙】年夜饭不仅是全家老小共同期待的丰盛大餐,更是具象化的团圆仪式。③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无不是团圆与和睦的象征,无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丙】与家庭团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卫国戍边、保畅护通、应急抢险而选择的留守。④春节承载着家庭的团圆,更彰显着国家的昌盛,没有国的安宁,何来家的安定?当坚守岗位的人们把穿越万水千山的思念变成对万家灯火的呵护时,其所怀揣的家国情怀便已深深铸刻在忠诚的岗位上。 4.对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①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情感联系具象化,强调春节对于人们情感维系的特殊意义。句子中家庭、社会、国家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 B.②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仅介绍春节时家庭成员渴望团聚的不同状态,还表明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归心似箭”后逗号应改为分号。 C.③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