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专项学习 课题 像科学家那样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养,以李四光、哥白尼、魏格纳和竺可桢为例,用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体悟科学家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大自然中无数的“为什么”,表现出“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 第二部分从观察摆及摆动现象入手,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过程,着重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进行指导。 2.学习者分析 从探究技能的提升来看,四年级逐步将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从直接观察可见的现象及其变化,向需要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对比实验上提升,在对比实验中牵涉的因素更多,更需要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对运用观察与测量工具,运用统计图表来记录、整理信息,以及有条理、合逻辑地陈述证据和结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知道科学家的共同素养。 科学思维: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记录实验数据,运用表格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分享和交流。 探究实践: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的整体认识。 态度责任:体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探究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等方面的新要求。 难点:提出“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根据这个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时通过控制变量来做到公平实验。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讲科学家故事归纳概括科学家共同素质能基本能不能学做科学家能从观察摆及摆动现象入手,经历科学探索过程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教师活动1 科学家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大自然中无数的“为什么”。 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在村边一块巨石旁玩耍,他很好奇: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孤零零的巨石?它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 哥白尼通过观察和计算,对“地球中心说”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后,一直未获得承认。他致力于完善证据,在去格陵兰做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竺可桢连续38年记观测大自然日记,没有一天中断。几十年日积月累的宝贵资料成为他撰写名著《物候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讲述后提出问题: 这些科学家的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素养? 追问:这些素养还体现在哪些科学家身上?学生活动1 学生听故事后回答: (1)对世界充满好奇 (2)不盲从权威 (3)重视证据 (4)持之以恒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科学家故事,学生能归纳概括出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质,引导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科学家学习。环节二:学做科学家教师活动2 教师:科学家告诉我们,提出问题时———有些问题可以是通过实验寻找答案,也可以是探究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哪些? 你知道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教师介绍摆的结构: 摆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算一次摆动。 作出假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影响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