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7141

17.屈原(节选)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35186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屈原,节选,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7 屈原(节选)》 目录 情境导入与作品介绍 生字词与戏剧知识学习 剧情梳理与矛盾分析 《雷电颂》审美鉴赏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探讨 屈原形象与文化价值解读 课堂练习与巩固 课堂总结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1 走进《屈原(节选)》 探寻历史故事,领略文学魅力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其文学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屈原》(《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六卷,人民文学-出卷网-1986年版)。这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课文节选自剧本第五幕第二场。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等崇高品质的塑造,震撼了进步人民的灵魂。” 作者简介 穿越战国,感受纷争风云 在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七国纷争不断。屈原所处的楚国,面临着怎样的局势?他又将如何为祖国和人民挺身而出?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 揭秘《屈原》:创作背景与作者风采 《屈原》创作背景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统治黑暗。郭沫若借屈原时代象征当时,表达人民愤怒。 作者郭沫若的成就 郭沫若不仅是诗人、历史学家,还是杰出的历史剧作家。他这时期创作多部历史剧,《屈原》是其代表作。 《屈原》全剧情节概览 前四幕剧情 前四幕中,屈原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却遭张仪、南后陷害,被加以罪名囚禁,但他仍心系祖国和人民。 第五幕情节 第五幕展示屈原与楚国朝廷奸佞的矛盾冲突,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前两部分,是全剧高潮。 02 生字词与戏剧知识探秘 开启生字与戏剧知识的奇妙之旅 话剧剧本的独特魅力 剧本特点揭秘 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会有大段独白。对话推动情节,独白表达人物内心。 对话与独白之功 对话能展现人物关系和矛盾,独白则可深入刻画人物情感和性格。 舞台说明的魔法力量 舞台说明是什么 舞台说明是剧本独特形式,包含剧情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上下场及动作情态等信息。 舞台说明的作用 它能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还为演员表演提供依据,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剧本。 03 剧情探秘与矛盾剖析 走进屈原故事的情节与冲突 靳尚郑詹尹的密谋对话 密令传达 靳尚奉南后旨意,询问郑詹尹是否收到密令及对屈原的处置情况。 计划商议 靳尚策划用毒酒毒死屈原并放火焚庙,郑詹尹起初迟疑,后下定了决心。 1 2 对话与独白的矛盾冲突 猥琐与磊落的对比 靳尚、郑詹尹的密谋对话尽显猥琐、阴暗、奸诈,与屈原独白的光明磊落形成鲜明对比。 矛盾推动剧情 二人的密谋将矛盾冲突推到顶点,引出屈原出场,为后续情节展开奠定基础。 04 《雷电颂》审美探秘 感受激情文字中的艺术之光 《雷电颂》象征意象大揭秘 风、雷、电的象征 在《雷电颂》中,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屈原借此表达对黑暗的愤懑。 土偶木梗的寓意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屈原对其斥责体现批判精神。 1 2 《雷电颂》浪漫手法的神奇魔法 想象与象征之妙 作者大胆想象,让屈原与自然力同化,运用象征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增强作品感染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