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752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阶段重点突破练(一)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4749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金属元素,34张,课件,突破,重点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阶段重点突破练(一) A. Au2S B. Ag2S C. CuS D. FeS 解析: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的硫化物,所以与铜反应生成 Cu2S,故选C。 C A. SO2是无色、无臭、有毒的气体 B. SO2能使紫色的KMnO4溶液褪色 C. 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D. SO2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解析: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A错误;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SO3,C错误;食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能用作 食品添加剂,D错误。 B A.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 常作食品的漂白剂 B. 活性炭、H2O2、O3等都有漂白性 C. 氯气具有漂白性 D. Na2O2也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和SO2相似 解析: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O2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且SO2有毒,不能用于食品漂白,A错误;活 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H2O2、O3、Na2O2等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色素物质, B正确,D错误;氯气没有漂白性,C错误。 B A. 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再通过品红溶液 B. 先通过少量的品红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 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 依次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解析:由于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 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D A. 在第①步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粗盐溶解 B. 第⑤步操作是过滤 C. 在第②③④⑥步通过加入化学试剂除杂,加入试剂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 液→BaCl2溶液→稀盐酸 C 解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 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要放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 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 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 NaOH、Na2CO3等,Na2CO3要在BaCl2的后面加,C错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直接生成Y B. 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 C. 硫化氢与X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 N可由其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C A. 该过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I2和HI C. X物质是I2 D. SO2在过程中表现出了还原性与漂白性 D A. ①中棉花球颜色褪去 B. ②中棉花球颜色褪去,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C. ③中同时有BaSO3和BaSO4生成 C 浓硫酸 SO2 Na2SO3 Na2S2O3 S A.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反应②表明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解析:由题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知,稀硫酸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D A. 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 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 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 D. ③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 A A. 0.1 mol Cu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比该单质的质量增加了1.6 g B. 如图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B中盛装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SO2 C. Cu投入稀硫酸中加热,没有明显变化,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金属Cu逐渐溶 解,反应中H2O2起催化剂作用 A A. a、b、c中依次盛装的一定是70%硫酸、 Na2SO3固体、澄清石灰水 B. 实验时,湿润的pH试纸、鲜花、品红溶液、 KMnO4溶液均褪色,Na2S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C. 此设计可证明SO2水溶液的酸性,SO2的氧化性、 还原性、漂白性 D. 点燃酒精灯加热,可证明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可逆性,使KMnO4溶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