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7649

5.2.1 第2课时 方程的简单变形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0-0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1167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2.1,2课时,方程,简单,变形,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汇报人:孙老师 汇报班级:X级X班 5.2.1 第2课时 方程的简单变形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目录 壹 学习目标 贰 新课导入 叁 新知探究 肆 随堂练习 伍 课堂小结 第壹章节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和使用移项法则; 2.能利用移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贰章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填空, 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在等式 x-7=4的两边同时加上7,得到_____; (2)在等式 3x=2x+5的两边同时_____,得到x=5; (3)在等式 3x=15的两边同时_____,得到 x=5 ; (4)如果 =3的两边同时乘5,得到_____. x=11 减去2x x=15 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方程 除以3 第叁章节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1 方程的简单变形 1.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方程的解不变. 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得到方程的变形规则: 根据这些规则,我们可以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求得方程的解. 例1 解下列方程: (1) x - 5 = 7; 解:两边都加上5,得 x = 7 + 5, 即 x = 12. 由方程 ① 到方程 ② ,这个变形相当于把 ① 中的 “–5”这一项从方程的左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这一项移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典例精析 ① ② 改变了符号. 例1 解下列方程: (2) 4x = 3x - 4. 解:两边都减去3x,得 4x - 3x = - 4. 合并同类项,得 x = - 4. ③ ④ 由方程 ③ 到方程 ④ ,这个变形相当于把 ③ 中的 “3x”这一项从方程的右边移到了方程的左边,这一项这项移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改变了符号. 将原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_____后,从_____的一边移到_____,像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1) 移项的根据是方程的变形规则 1. (2) 移项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不改变符号. (3) 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移项要点: 符号 方程 另一边 归纳总结 (1) 5+x=10 移项得x= 10+5 ; (2) 6x=2x+8 移项得 6x+2x =8; (3) 5-2x=4-3x 移项得3x-2x=4-5; (4) -2x+7=1-8x 移项得-2x+8x=1-7. × × √ √ 10-5 6x-2x 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做一做 1. 移项时必须是从等号的一边到另一边,并且不要忘记对移动的项变号,如从 2+5x=7 得到 5x=7+2是不对的. 2. 没移项时不要误认为移项,如从-8=x 得到 x=8,犯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移项的区别没有分清. 归纳总结 (2) 3x-7+4x=6x-2; x=5. 3x+4x-6x=-2+7. 合并同类项,得 (2) 两边都减去6x加上7,得 (1) 3x-12=2x+3; x=15. 解:(1) 两边都减去2x,得 合并同类项,得 3x-2x=12+3. 练一练 1. 解下列方程: 例 2 解下列方程: (1) -5x=2; 解:(1) 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 x=- (2) x=. x=, (2) 方程两边都除以 ,得 即 x=. 在解这两个方程时,进行了怎样的变形 有什么共同点 典例精析 归纳总结 这两个方程的解法,都依据了方程的变形规则 2,将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像这样的变形通常称作“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例1 和例2 解方程的过程,都是将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 x = a 的形式. 2. 解下列方程: 解: (2) 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 (2) -3x= 36; x = 12. 练一练 (1) 方程两边都除以 ,得 x = -8. (1) x = 4 第肆章节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加10 等式基本性质1 乘-3 等式基本性质2 -9/8 随堂练习 D D 第伍章节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