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三首 马诗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解决字词 解诗题,知作者 通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品意境,悟感情 自主学习,解决字词 李贺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清秋:清朗的秋天。 再读古诗,品析感悟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再读古诗,品析感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连绵起伏的燕山上空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就像打仗的铁钩。月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漠就像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 再读古诗,品析感悟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骏马啊,什么时候能戴上昂贵的络脑,在战场上奔驰杀敌,为国家立下功劳? 表达了诗人急切希望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朗诵背诵,体会情感 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马诗》,古人用他们的双眼洞察了世间万物,发现它们内在的精神,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唱响了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说说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石灰吟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把课后生字拼音标注到诗歌中。 不认识的字以查工具书和与同桌交流解决。 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听课文范读,感受诗中意境。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于谦(1398~1457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在江西、河南、山西等地做官,政绩卓著。 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吟: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类似的还有“歌”“歌行”“引”“曲”。 石灰吟,就是对石灰的歌颂,吟颂。 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吟颂。 千锤万凿出深山 如果把石头比做人的话,你联想到了什么? 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烈火焚烧若等闲 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哪些人也想石灰一样,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 我想对他们说_____。 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粉骨碎身浑不怕 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为什么说石灰会粉骨碎身呢? 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青白指的是颜色,和石灰的颜色相一致。 清白指的是人的品行。 和追求高洁人格情操的人相对应。 要留清白在人间 青白 清白 你又想起了哪些有名的历史人物呢? 我知道_____的事迹,它讲的是_____。 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作者于谦歌颂了石灰什么样的特点和品质? 我觉得诗人歌颂了石灰 _____。 拓展延伸 洁身自好,坚贞不屈,不屈不挠,遇挫勇进…… 这首诗仅仅是在描写和歌颂石灰吗? 这首诗还歌颂了____。 拓展延伸 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人 象征手法 这种借助于描写事物来歌颂人,表达自己心志的手法我们称之为? 在写作文时要想运用这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拓展延伸 托物言志 学了这首诗歌,对你在做人做事方面有什么启示呢? 我明白了_____。 拓展延伸 1.书写课后生字。 2.尝试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来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石灰吟 双关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竹石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松 梅 竹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竹石 “三步学习法” 指导学法,认识诗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解诗题知作者 读诗文明诗意 悟诗情 郑燮 指导学法,认识诗人 xiè “诗书画三绝” :清代人,字板桥,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 指导学法,认识诗人 竹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