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考历史终极冲刺之考点预测+押题 选择题部分 第1题: 【命题范围】一般在《刚要上》古代史第一单元 【考查内容】 1、远古时期考古发现;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遗址等; 2、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贵族政治) 3、春秋战国社会转型(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4、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内容) 【理论知识】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观 2、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本质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最高统治集团尚未达到高度集中;家国同构等) 【知识拓展】商周政治观念对后世的影响 观念 影响 宗法观念 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认祖归宗”的传统观念等都是宗法观念的体现 等级观念 分封制造成土地和政治权力的层层分割,其所造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而且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之中 敬天保民 ①对待天命:敬天从命又不盲目地依从天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的发展路向。 ②强调从民情知天命:表明重视民众的力量以及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实际开启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押题小练】 1、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某处遗址作以下评价: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这一遗址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发现是 A.青铜器 B.甲骨卜辞 C.玉琮 D.蛋壳陶 2.在商人观念中,已故祖先会对生者作祟,导致生者患病,商王常常为同姓贵族举行禳祓之祭帮助其缓解病情;武丁、祖庚时期,商王不仅祭祀祖先神,也将很多异姓先臣纳入国家祀典。这主要是为了 A.扩大统治范围 B.彰显商王仁德之心 C.强化集权统治 D.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答案】C;D 第2题: 【命题范围】一般在《刚要上》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三单元上半部(魏晋时期) 【考查内容】 1、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基层治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这两个时期民族交融特点 3、汉朝政治的特点 (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人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斥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4、长城问题(例长城与守国之道;古人最高见解是“修德安民”,你认为呢?是综合国力强大吗?) 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开疆拓土功劳(经营西域) 6、关注魏晋士人状态 【理论知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及曲折 【押题小练】 3.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经典中存在大量政治隐喻现象。“宰夫”与“烹饪”隐喻统治者与政治治理;“匠”隐喻国家治理者,如《孟子》中的“大匠”、《墨子》中的“匠人”:《礼论》以“规矩”隐喻“礼”,《韩非子》以“规矩”隐喻“法”。这些隐喻反映了 A.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隆礼重法的精神 C.社会大变革的现实 D.选贤任能的理念 4.《后汉书》记载,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过目成诵,终通百家;刘梁身为宗室后裔,自幼孤贫,以在集市卖书谋生。上述史料可以佐证,东汉 A.印刷技术改良 B.地方官学设立 C.商品经济活跃 D.社会阶层分化 【答案】C;C 第3题 【命题范围】一般在《刚要上》古代史隋唐时期+宋元时期 【考查内容】 1、隋唐制度创新及影响(科举制+三省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