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2302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与温度课件(36页PPT)

日期:2025-09-1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5364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变化,物态,PPT,36页,课件,温度
  • cover
(课件网) 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1节 水覆盖着地球约70%的表面,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的文明社会,我们认识物态变化就是从水开始的。 观察与思考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 2.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3.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 温度。 南极的冰可以熔化成水。 天池的水可以变成水蒸气又形成雾。 像这样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晶 莹 的 冰 缥 缈 的 雾 凝 重 的 霜 轻 柔 的 雪 高耸的冰川,流淌在山涧的涓涓溪流,凝聚在叶子上的闪闪“珍珠”,美丽的瀑布 1.水的三态 ③气体:水蒸气 ②液体:水﹑雨﹑露﹑雾﹑“白气” ①固体:冰﹑雪﹑冰雹﹑冰锥﹑冰挂﹑雾凇﹑霜 (看不见,摸不着) 注意: ①“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中 ②云的状态是小水滴和小冰晶 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③烟和雾 烟 超微小的固态小颗粒悬浮在空中 雾 超微小的液态小颗粒悬浮在空中 2.三态之间的转化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 升华:固态变为气态 凝华:气态变为固态 水的三种状态: 水的物态变化 冰 水蒸气 水 升华 凝华 汽化 液化 熔化 凝固 冰、水、水蒸气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吸热) (放热) 凝固 (吸热) (放热) 液化 汽化 升华 (吸热) (放热) 凝华 物质的三态变化 实验探究:制造云和雨 1.材料:烧杯、湿沙、酒精灯、冰等 2.观察与思考: (1)给烧杯加热的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2)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是“水蒸气”吗? (3)水是怎样“跑”到上边去的?水“跑”到盘子上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有变化吗? 什么原因导致水的物态变化? 冷热 变化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温度 测量温度 活动:凭感觉能判断“冷”和“热”吗? 温度的高低凭感觉判断不可靠。 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 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C 2.温度计 放入冷水中时 放入热水中时 ①温度计的原理 液体遇冷收缩 液体受热膨胀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常用液体:水银、酒精、煤油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小结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常用的温度计 玻璃泡 测温液体 毛细管 玻璃管 ②温度计的构造 ③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表示 单位: 符号: ℃ 摄氏度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 或 读作 负4.7摄氏度 零下4.7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 20 40 30 50 60 70 80 90 50 规定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0 100 等分100份 1份为1摄 氏度 记作1℃ 100 0 -1 ℃ 101 ℃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3℃ 9.3℃ -8℃ 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 练一练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量程 1℃ ~ 分度值 100℃ -20℃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 1.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正确使用温度计: 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玻璃泡未全浸入液体中 下面这些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偏大 偏小 正确 下面哪种读数正确?为什么? 甲 乙 丙 (俯视) (仰视) (平视)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玻璃泡要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