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化身 “哲思探险家”,组队穿越散文的森林、诗歌的星河,破解景物与文字交织的谜题。此刻,请背上知识的行囊———让我们一起去丛林探险吧! 万物皆著我色彩 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 以我之眼观万物 朗读文本,梳理文本脉络,理解文章大意 1 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分析语言特色 2 理解意象的内涵,感受中外文学哲理之美 3 感悟作者困境中坚守希望的精神,培养积极人生态度 4 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梳理文本脉络,理解文章大意;分析表现手法,理解意象情感,对比文本特色。 重点 探究哲理现实意义,联系生活形成个性化思考。 难点 学习篇目:《井冈翠竹》《紫藤萝瀑布》 第一课段 人生之歌 任务一 初读·梳理文章 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篇目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井冈翠竹》 袁鹰,原名田钟洛,当代散文家,代表作《井冈翠竹》《白杨》被归为“诗意化政论散文”。 1960年,袁鹰有幸游访井冈山,以发表《井冈山记》一组抒情散文蜚声文坛,《井冈翠竹》是其中的一节。那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各方面工作和人民生活遇到诸多困难。袁鹰在井冈山看到漫山的毛竹,联想到当年的革命斗争和当下的困难,写下此文。 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篇目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紫藤萝瀑布》 宗璞,原名冯钟璞,河南唐河人。其作品以小说、散文见长,风格典雅含蓄,兼具古典意境与现代哲思。 宗璞一家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长期压抑悲痛。1982年,其弟冯钟越(航空专家)罹患癌症去世,作者深受打击。作者在庭院偶见盛放的紫藤萝,由花的“凋零到重生”感悟生命永恒,写下此文。 2.速读文章,梳理文脉 请同学们以“翠竹”、“花”为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画出思维导图。 2.速读文章,梳理文脉 革命时期(5 - 9)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 - 12) 革命精神 生生不息 井 冈 翠 竹 (13) 赞美井冈山的竹子,赞颂革命气节、精神。 (5 - 12) 叙写井冈山毛竹的贡献和精神。 (1 - 4) 井冈山毛竹,点明它是革命的竹子。 2.速读文章,梳理文脉 珍惜生命积极进取 紫藤萝瀑布 赏花 忆花 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 花瀑 花穗 花朵 赏花的感受 忆花的劫难 颂花的生机 任务二 品读·寻迹物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 朗读《紫藤萝瀑布》《井冈翠竹》,思考下面的问题。 两篇文章都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寄托情感,但作者赋予紫藤萝和井冈翠竹的“色彩”有何不同?这种差异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诉求有什么关联? 1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语句,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将“我之色彩”融入“物”中? 2 两篇文章都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寄托情感,但作者赋予紫藤萝和井冈翠竹的“色彩”有何不同?这种差异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诉求有什么关联? 1 《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被赋予了“生命永恒”的色彩,作者宗璞在经历弟弟病重的打击后,看到曾遭毁坏又重新蓬勃生长的紫藤萝,感悟到个体生命虽短暂,但人类生命长河永无止境,借花的盛衰表达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 两篇文章都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寄托情感,但作者赋予紫藤萝和井冈翠竹的“色彩”有何不同?这种差异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诉求有什么关联? 1 《井冈翠竹》中,井冈翠竹承载着“革命精神”的色彩,作者袁鹰在新中国成立后,以翠竹不畏风雨、坚韧不屈的形象,象征井冈山军民在革命年代顽强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对革命传统的崇敬与传承之志。 小结:两者的差异源于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意图,前者聚焦个体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