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27325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25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84897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壹·核箭凌霄,星海逐梦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967年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0年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年 第5个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国家 第4个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①成就: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奠定我国航天事业的基础 ②当时中国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 材料一:1945年美国首次试爆原子弹;1949年苏联首次试爆原子弹;1952和1960年英法两国相继试爆原子弹。美苏英法都已经有了原子弹,联合国“五常”当中就只有中国没有。在整个50年代,中国曾经三次面临美国赤裸裸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材料二: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形势: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 国防需要: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防御实力 客观要求: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钱学森(1911-2009):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1924-1986):仅用一年多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他曾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③代表人物及精神: 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美联社新德里10月16日电】(记者:芬克)……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共产党中国星期五爆炸了它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原子大国。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记者:史密斯)……俄国背弃了关于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的保证,只是促使中国人自己加倍努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决心。 打破了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④意义: 依据材料归纳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 中国在使用核武器方面遵守原则: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载人航天工程: ①开始实施: 20世纪90年代 ②具体成就: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 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 2021年6月 1999年11月 2008年9月 神舟五号 杨利伟 实现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 翟志刚 实现太空行走 神舟十二号 中国人首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