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30399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课件(共47张ppt)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219902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语文,七年级,统编,2024-2025,47张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春秋佳日,古人特别喜欢登高望远,登则必有诗作。大致说来,古人登高望远,有这样一些缘由: 伤春悲秋,写尽心事。 感怀历史,凭高吊古。 怀人思乡,满目愁绪。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和“登高”相关的佳作———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任务一 登幽州台,感悟天地之悠悠 幽州台 幽州台:又名“蓟北楼”,是燕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才所建,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wěi),便是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知诗人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写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yōu chuànɡ tì 读诗韵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解诗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向前 古代的明君和贤士良臣 向后 后世的明君和贤士良臣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眼泪 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明君贤臣,向后看不到后世的明君贤臣。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眼泪纵横! 悟诗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再读诗歌,读出感情,说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悟诗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时圣君贤士不可见,后世明君贤臣不可遇,两个“不见”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 悟诗情 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可能会想到什么?为什么会“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可能联想到古代燕昭王招贤纳士,而自己却怀才不遇,一时间百感交集,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惆怅涌上心头。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悟诗情 从“独怆然而涕下”的“独”你读出了什么意味? 一个“独”字,体现了诗人置身茫茫宇宙与时间长河之中,所产生的一种不可名状的渺小感、孤独感。 主旨归纳 这首诗抒写诗人登楼远眺时吊古伤今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惆怅之情。 课堂检测 1、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本诗中“古人”指燕昭王那样的明君和他招纳的贤士良臣。 B 课堂检测 2、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因独立于悠悠天地间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2)《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任务二 望泰山巅,领略山河之壮阔 泰山 泰山,又名岱宗、东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