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世间万物,因和睦而美丽,因和睦而温馨。中国文化崇尚“和” ,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 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 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下面,我们就围绕“和”来展开活动,去探究“和”的内涵与作用。 1.理解“和”的多元化的思想内涵,正确把握“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 2.能从历史典籍、历史故事中体会“和而不同” “和为贵”的内涵,明确“和”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3.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 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这种乐器能够与其他乐声相协调。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想一想,有“和”的词语都有哪些? 和谐、和平、和顺、平和、 和睦、随和、仁和、心平气和、琴瑟和谐、一团和气、政通人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喜欢争斗攀比,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公民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刚才梳理过的资料与书上的名言,说一说什么是“和”,并谈谈你对“和”的理解 二、寻“和”之用 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著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传说,某国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进一间屋子,里面放一筐鲜草;将十只狗关进另一间屋子,里面放几块鲜肉。第二天,打开关羊的屋子一看,鲜草已被吃光,十只羊安然无恙。打开关狗的屋子一看,几块肉完好如初,十只狗却遍体鳞伤。国王感慨不已: “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受肉的美味。”动物尚且如此,人类则更应该和和睦睦,才能生存、兴旺,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遵古训,和为贵;促和谐,人为本。 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 奏响家庭平安之音,共享社会和谐之声。 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 知书达理和为贵,礼仪相待邻里亲。 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 教当先,和为贵。 起舞荷塘,齐声歌唱。中国梦想,和平希望。 为“和”宣传 三、班级讨论会 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