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20《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外国诗二首》在七下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共有2篇文章和7首诗歌: 主题 篇名 体裁 哲思 哲理 之思 《井冈翠竹》 散文 艰苦奋斗、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紫藤萝瀑布》 散文 把个体生命放到生命的长河中,实现人生价值。 《外国诗二首》 现代诗歌 相信生活,相信未来;面对选择时冷静慎重。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热爱生活,为国奉献。 四篇课文因为体裁的多样性、题材的统一性、教学策略的共性,而被编者组合在一起。基于此,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达成如下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发现作品中“物”与“我”之间的内在关联。 2.比较阅读,整合探究,体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的异同。 3.品读文本,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语言之美。 4、学习类比联想及形象描摹景物的方法,从自然中获得人生智慧。 《外国诗二首》选择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诗人被监禁时期,在这样的情景下,诗人仍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语言浅易,所写的也是常见的生活场景,其中却蕴含了深邃的哲理。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象征手法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带有普遍意味的生活哲理寓于个人化的经历之中。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语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阅读文章时,懂得通过默读进行整体感知,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现在的孩子,学业繁重,有时对待生活缺乏正确的人生指导。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比较两首诗歌写法的不同,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诗歌写法的不同,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五、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 情境导入 视觉冲击 :展示“逆境前后对比图”(如幼苗破土、蝴蝶破茧) 悬念提问 : 安徒生《丑小鸭》中的蜕变与诗歌标题中的“欺骗”有何关联? 如果生活突然改变轨迹,你会如何应对? (二) 阶梯式诵读 ① 教师示范 :《沉思曲》朗诵,凸显“相信吧”“亲切的怀恋”等语句的劝慰感 ② 学生活动 :初读标注语气符号(例:“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三读进阶: Ⅰ. 沉缓语调读困境(“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Ⅱ. 昂扬语气读希望(“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三) 文本探究 关键词探析 : “欺骗”的双重隐喻: 表层:生活变故(教师普及普希金流放经历) 深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亲切的怀恋”悖论:痛苦经历为何会成为珍贵回忆? 跨文化对比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与普希金“镇静等待”的逆境应对差异 (四) 思辨迁移 情境辩论 : 分组讨论“疫情期间网课困境是否属于‘生活的欺骗’”,要求:引用诗句佐证观点 (五) 创意表达 诗句仿写 : 续写“假如_____,不要_____,不要_____!” 范例展示 : “假如梦想远离了你,不要迷茫,不要停滞!奋斗的岁月需要坚持” 《未选择的路》 (一) 情境导入 展示(秋日森林小径) 提问互动 : 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抉择的时刻? 如果必须放弃一条路,你会如何选择? (二) 阶梯式诵读 ① 教师范读 :突出“啊”“可惜”“但”等转折词的情感张力 ② 学生活动 : 个人默读标注停顿符号(例:“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小组分角色朗读第四小节,体会“叹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