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45409

2024-2025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58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92219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统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
  • cover
(课件网)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新课导入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走近作者 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诗人、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的散文以其清澈和纯净,洗涤着人类疲惫的灵魂,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背景链接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矗立:高耸地立着。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题目《一滴水经过丽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一滴水”指文中的“我”;“经过”,是文中的主要内容,包含时空的含义。“丽江”是文章描写的对象。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新颖巧妙。 导思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导思2:文章以一滴水的经历来描绘丽江之美,这滴水有怎样的经历? 一条线索 奇幻旅程 关键词: 丽江之美 导思3:作者在文中主要向读者描绘了丽江的哪些景物、人物、事物? 图画美 带着问题读课文 穿越时空觅游踪 1.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2.“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小桥 店铺 纳西人院子 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这滴水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从古时玉龙雪山顶上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向丽江却跌落到落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几百年后,从黑龙潭冒出来,后又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江,穿行于美丽的四方街。 穿越时空觅游踪 4.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强调古城有丰厚文化底蕴。 体现丽江古城的美丽,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第1—2段)点明“我”的身份:一滴水。第二部分(第3—8段)写“我”从玉龙雪山到古城之前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9—14段)写“我”流经古城时的所见所闻。 第四部分(第15—16段)写“我”流出古城,奔向大海。 开门见山,点出“我是一片雪”。 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从峰顶俯瞰的效果。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第1段有什么作用 一、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过程?说明了什么? 雪 冰 水 一滴水的来之不易,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语言风趣幽默,增强趣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