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时 文化常识积累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 《易》《春秋》。 一、《论语》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为上、下。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取材依据。 二、《孟子》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思想 三、《庄子》 《庄子》是战国 中期思想家,庄子 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 篇。 庄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庄子学派 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道家 ”。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四、《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而又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 》合称为“春秋三传”。 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其次,是“工于记言”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著《史记》就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历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并以它为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开山之作。 清代学者朱彝尊评价《左传》: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十“表” 、八“书” 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史事。 《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五、《史记》 《史记》体例 “本纪”是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 “世家”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 “列传”所占篇幅最多,可分为两大类:(1)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专传,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所记人物范围极广,涉及贵族、官僚、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哲学家等社会各个阶层。(2)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 “表”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 “书”分门别类地记述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史记》评价 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金圣叹 —司马迁 郑板桥评论: “《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