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52349

2025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写景咏物诗专项(含解析)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172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项,2025年,写景,解析,咏物,鉴赏
  • cover
2025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写景咏物诗专项(含解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57小题) 1.(2025 杭州)阅读《浣溪沙》,完成小题。 浣溪沙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浣溪沙》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读小序我们可以知道以下信息。 苏轼游历了蕲水清泉寺,此地景物最大的特点是①    。小序为词中的“②    ”作了铺垫。 (2)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从“①    ”和“②    ”可以看出来。 (3)词的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景象?下面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机勃勃 B.萧条冷清 C.幽美洁净 D.清新宁静 (4)下面是对词的下阕赏析,你认为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①从下阕中的“?”“!”看出苏轼对游历时所见景象产生质疑,进而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②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情感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蕴含的情感相近。     ③从词的下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苏轼。     2.(2024 禅城区)古诗文阅读。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注:①符曾:(1688﹣1760)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 ②滴粉:将磨好的米浆装入细布袋内压干水分,诗中“滴粉”代指汤圆。 ———选自符曾的《赏雨茚(máo)屋小稿》 (1)根据诗中描述的习俗,“上元”指的是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2)诗人从     、    、    等方面写了做元宵。 (3)下列描写诗人在本诗中表达的情感无误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上元节做元宵和卖元宵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B.全诗通过描写上元节的热闹,表达了诗人对马家滴粉汤圆的喜爱。 C.全诗通过描写上元节卖元宵的场面,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D.全诗通过写诗人讲述制作汤圆的方法,赞扬了诗人热爱劳动,关心劳动人民。 (4)“江米如珠井水淘。”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2024 海陵区) [甲]微雨 [唐]李商隐 初随林霭①动,稍②共夜凉分。 窗迥③侵灯冷,庭虚④近水闻。 [乙]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注释】①霭:雾气。②稍:渐渐。③迥(jiǒng):远。④虚:空旷。 (1)甲诗写雨,分别从     觉、触觉和     觉等角度着手,甲诗中雨的特点是     (①朦胧 ②粗犷)(填序号);而乙诗写雨,则描绘了     和     两幅画面,展现了山雨     (①淅沥 ②猛烈)(填序号)的特点。 (2)关于对两首古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下雨的时间是傍晚,乙诗中这场雨发生的时间是早晨。 B.甲诗从正面写了雨的形态,乙诗则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写雨的。 C.甲诗全诗没有一个“雨”字,借助相关事物和人的感受来表现微雨。 D.乙诗从“忽见”一词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失望和遗憾之情。 (3)结合《山雨》中的诗句,写出“知是他山落雨来”的原因。 4.(2024 河东区)古诗品读,展文化自信。 竹石 【清】郑燮     不放松, 立根原在     。     还坚劲,     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2)“坚劲”一词中“劲”的读音是     ,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     ,请你用这个读音组个词:    。 (3)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了竹子的     ,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     。 (4)这是一首     诗。关于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读这首古诗时,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B.这首诗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