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52501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语文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424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语文)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 ,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2)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 ·蒹葭》) (3) ,胡为乎泥中 (《诗经 ·式微》) (4)挑兮达兮, 一 日不见, !(《诗经 ·子衿》) (5)欣赏古诗文,就是一场最美的遇见。遇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感受到了孟 浩然笔下洞庭湖“ ”的壮阔气势。遇见《小石潭 记》,我们感受到了柳宗元笔下小石潭中游鱼“ 99 9. 的轻快灵动;遇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感受到了王勃面对离别时“ , ”的豁达乐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 不同俗”,鲁迅记忆里那蒙着jiǎo jié 月色的社戏,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糜子、油馍和 米酒,刘成章笔下那气势 páng bó、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吴伯箫文字里那 的、 nuǎn róng róng 的灯笼,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色彩 的一笔。从中我们可以 感受并理解民俗的多样和价值。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jiǎo jié( ) (2)páng bó( ) (3)nuǎn róng róng(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肃穆 浓重 B. 静穆 浓重 C. 肃穆 浓厚 D. 静穆 浓厚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我们的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 B.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C.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世代传承并民众创造的。 D.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传承并世代创造的民间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4分) 千腔百调的客家山歌是广东民歌中传唱地域最广的歌种,主要流传于梅县、兴宁、五 华、大埔、蕉岭、平远等客家方言地区,远至粤北、粤中、粤西、海南。其中以兴梅山歌最具 代表性,如梅县的松口山歌,兴宁的水口山歌、石马山歌、罗岗山歌等。这些山歌多有正 板、快板、叠板、四句八节和号子等曲调。传统有“驳山歌”“山歌擂台”等即兴创词的赛 歌活动,从古至今产生过不少文学性很高的山歌词,有不少文学家、民俗学家将其采录编 纂成集。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6.学校组织“家乡民俗”研学体验活动,你准备去参观民俗建筑时,妈妈却对你说:“民俗 建筑都是被淘汰的老东西了,有什么值得展示的。有这功夫啊,还不如多刷刷题,补补 文化知识呢!”请你用所学口语交际知识进行应对。(2分)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 乙 】 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