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铁杵成针》 惠州仲恺高新区第四小学 陈雯雯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下 1 3 核心素养目标 5 7 2 教学重难点 4 6 课标要求及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01 课标要求 《铁杵成针》这个经典的中华成语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与寓意,向学生传达学习当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历史人物故事,侧重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和深刻道理,并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创意表达,结合自己的思考复述故事。 01 教材分析 《铁杵成针》这个经典的中华成语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与寓意,向学生传达学习当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历史人物故事,侧重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和深刻道理,并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创意表达,结合自己的思考复述故事。 02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阅读文言文,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2.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铁杵成针》,能读出其节奏和韵味。 3.思维能力:学习扩词法,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理解故事内容。 4.审美创造: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领悟其中的道理,获得成长力量。 0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扩词法,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意思,理解故事内容。 2.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领悟其中的道理,获得成长力量。 感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领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领悟文中道理。 03 教学方法 朗读法:读通、读懂、读细、读出韵味。 情境教学法:利用AI智能体、视频、情景演示 小组合作: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评价 师生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04 教学过程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的诗歌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激趣导入 1 铁杵成针 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铁杵 理解课题 2 任务一:榜样故事我知道 任务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2.学习生字“逢”“卒”。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熟读成诵。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活动一:朗读课文,读通故事 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尝试断句,在书上划出停顿。 (3)自主学习生字。 逢 写规范 写正确 写美观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chuán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真 假 1 读准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huán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甲骨文 1 读准句子 南宋 祝穆 2 读好课文 磨针溪, 。世传 , , 。过是溪, 。 问之 ,曰:“ 。 ”太白 , 。 铁杵成针 3 背诵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 铁杵成针 译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理解文意 4 任务二:榜样故事我会讲 任务目标: 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