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代 诗 歌 五首 21 适用:七下 期中 期末 复习 目 录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壹 贰 叁 肆 伍 己亥杂诗 野望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看不到后世的明主。 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眼泪纵横! 结构 登幽州台歌 俯仰古今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触景生情: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通过抒写诗人登楼远眺时吊古伤今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惆怅之情。 主旨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两个“不见”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不同点:前一个是感怀历史,后一个是惋惜未来,由古及今,悲怆之情递进。 2、请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重点赏析 3、从炼字角度理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与“独”字相互映衬,这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更加衬托诗人的孤单渺小,使孤独苦闷的悲怆之情更加沉重。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前两句)和孤独苦闷(后两句)的情感。 重点赏析 5、如何来理解这首诗的对比手法? (1)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2)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个人渺小。 6、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诗人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诗歌体现诗人怀才不遇、孤寂苦闷的心情。 重点赏析 1、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B B 解析: “文人”应为:贤明君主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此,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层云生起,使心胸激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那时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结构 望岳 不怕困难 敢攀顶峰 远望 泰山全貌,雄伟青翠 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细望 心情激荡,眼界开阔 愿望 勇攀绝顶,俯视一切 这首诗抓住题目中的“望”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主旨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在齐鲁广大的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了泰山雄伟高大的气势。 1、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拟人,“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用字极富神韵,“割”字写出了高大雄伟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