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75114

10.认识工具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85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认识,工具,教学设计
  • cover
《认识工具》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仅仅局限于从一些媒体或者生活中有看到,对于工具的概念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在实际中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相关工具的前概念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薄弱,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久。可以说这些简单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又熟悉又陌生,因为熟悉,所以在做前概念只是调查之际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把握时机设置情境或者利用各种图片视频,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张弛有度、有矢有放的引导学生认识更多工具以及它们的作用,设计的操作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即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使用工具做出更加完美的“工件”。科学的追求不应当止于课堂,所以在教学的尾声可以留下具有时代价值的线索或者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去探索。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说出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二是说出所了解的它们的用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知道学生已经掌握多少相关知识,使教师能在教学中能够有目的的“有矢有放”,找到教学的增长点,使教学更加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部分的内容,也是本课的主体活动———选择正确的工具完成任务。 第二部分,认识不同工具的作用,了解使用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课文介绍了三个活动:其一,通过使用卷尺在木板上做记号,认识钢卷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在刚才所做的记号上钉钉子,这里不仅暗含一个工件可能需要多种工具合作完成,也有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其二,通过把刚才钉进去的钉子拨出来的活动,认识羊角锤的起钉功能;其三,通过夹断铁丝,和连接铁丝的活动了解钳子的作用。 第三部分,以锤子的发展历程为线索,解释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说明工具的发展史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的,而工具的发展昭示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工具箱里的工具,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描述实用工具工作和徒手工作的不同。 3.阅读锤子的发展史,知道即使是同一种工具,由于制作材料不同,作用也不同。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工具箱里的工具,说出他们的名称和作用。 2.意识使用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3、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交流要使用何种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学会操作一些简单工具。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1、PPT教学课件 2、教师材料:工具箱 (羊角锤、老虎钳、钢卷尺、锯子、螺丝刀、扳手……)。 3、学生材料:羊角锤、老虎钳、螺丝刀、细铁丝、钢卷尺、木板等。 六、课堂教学创新点 1、让学生自由组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科学的种种秘密。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科学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在科学教学中,我不仅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科学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上课前,我就要求合作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一定人数自由结成合作伙伴。并推举一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进行工作分配,协调组内成员的相互关系。同时鼓励每个小组的成员能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提高效率,共同完成任务。 2、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