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81159

【分层作业设计】1.6 测试塔台模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5815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分层,作业,设计,测试,塔台,模型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分层作业设计 单元 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 课题 6 测试塔台模型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助力学生领悟塔台模型测试并非对单一指标的验证,而是针对稳定性、承重能力、成本控制、美观性等多个要素的综合评定。 科学思维目标:积极鼓励学生对测试结果展开批判性思考,不仅要善于汲取成功的经验,更要深入剖析失败的原因。 探究实践目标:在测试进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类问题,诸如模型承重能力不足、抗震性能欠佳等。 态度责任目标:要求学生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如实记录每一项数据,坚决杜绝篡改、伪造测试结果的行为。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1.我们用直尺等工具测试   ,用书本等重物测试塔台模型的   能力,用电扇测试塔台模型的   能力,用专业仪器模拟地震测试塔台模型的   能力。 测试后,塔台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①塔台模型太高,对抗风能力有一定影响; ②承重结构不多,承重能力差; ③角度不正或底部重量太轻,不利于抗震; ④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等。 2.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先明确   ;在完成测试任务时,需要使用特定的   。我们的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工具都要   ,才能保证测试的公平和分析测试结果的方便。 3.制订塔台竞标标书时,竞标的要点是   和   。 4.我们可以通过   、   、   、   等测试标准,测试我们的塔台模型。 3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5.六(1)班的“塔台模型”评测会马上要开始了,各小组都按要求建造了高70cm的塔台模型,并将自己的作品拿上了展台。 (1)图1、图2分别是同学们在测试塔台的   和   。 (2)测试后,发现图2塔台的承重能力不符合要求,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测试时用手扶一把 B.塔台高度下降到 65 cm C.减轻承重物体 D.增大塔台的底面积 (3)右图是测试后其中一个小组对自己塔台模型进行的一项改进,改进的目的是(  )。 A.提高抗风能力 B.提高抗震能力 C.提高稳定性 D.提高美观度 (4)通过建造塔台,知道了工程建造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但关键的环节是(  )。 A.明确问题 B.进行设计 C.制作模型 D.测试模型 (5)通过建造塔台,对于工程与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程建设需要技术的支撑 B.工程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C.工程建设能推动技术发展 D.工程只能运用技术进行设计 (6)建塔台后,同学们又想制作个雨伞架,解决班级雨天放伞问题。你觉得设计雨伞架时应该要考虑哪些问题,请至少写出三点。     5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6.小丁用吸管和胶带搭了一个塔台(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搭建过程中,小丁应该先搭   。 (2)小丁在塔台的侧面应用了很多   结构,可以增强顶端的   能力。 (3)这个塔台上   下   ,比较稳定。因此它的   能力和   能力也比较强。 5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7.六年级1班的“塔台模型”评测会马上要开始了,各小组都按要求建造了高50cm的塔台模型,并将自己的作品拿上了展台。下图是其中四个小组的作品。 (1)从他们展示的模型中,你可以发现最容易变形的是第   组,你判断的理由是   。 (2)第二、三、四组中,第   组容易倒塌,你判断的理由是   。 (3)下列是第四组塔台模型的各种测试情景,属于测试承重能力的是(  )。 A. B. C. (4)下面是各小组评测后的改进意见,不合理的是(  )。 A.第一组:“我们组增加了两侧立柱高度,使稳定性更好。” B.第二组:“我们组增加了底面的质量和面积,使抗风能力更好。” C.第三组:“我们组在底部加入了滚珠来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