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版小学美术下册 第11课 《水险火险响警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水险火险响警示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水灾和火灾警示标识,感知其设计的美感和符号的传达力,提升对安全标识的审美意识。 艺术表现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并亲手制作出简单的水灾和火灾救援工具模型,展现出个人的艺术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创意实践目标: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水灾和火灾救援工具模型,并通过实践制作,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理解目标: 通过学习水灾和火灾的危害性以及应对措施,学生能够理解公共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同时加深对消防器材和水灾火灾警示标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生对水灾和火灾警示标识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消防器材用途的理解。了解消防器材的用途,制作救援工具模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出既符合安全标准又具有创新性的救援工具模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辅具 媒体课件 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安全绳等) 消防器材实物或模型(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教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内容 过程方法 一.课程导入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专门为小学生设计的、内容适合的火灾或水灾视频。这段视频要简短而生动,能够直观地展示这些灾难的破坏力和危害性。通过视频中的画面和声音,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火灾时的熊熊烈火和浓烟,以及水灾时的滔滔洪水和被淹没的街道。这样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会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这些灾难的严重性。在视频播放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些灾难的危害性,并讨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来避免或减少这些灾难的发生。提问导入:接下来,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个互动性的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关于水灾和火灾的警示标识呢?”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们回忆和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警示标识。例如,学生们可能会提到消防栓旁边的红色警示标志、楼梯口的紧急出口指示牌,或者是在河边看到的“禁止游泳”警示牌等。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不仅能够回忆起这些警示标识,还能进一步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作用。老师可以借此机会总结学生们提到的标识,并补充一些他们可能没有提到的标识,从而顺利地引入本课的主题———水灾和火灾的预防措施。 二、课程新授 活动一:认一认 展示课件: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展示一系列常见的水灾和火灾警示标识,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安全标志。这些标识包括“禁止烟火”、“水深危险”等,旨在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避免发生意外。 小组讨论:接下来,我们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组讨论这些标识的含义和作用。每个小组成员需要积极参与,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标识的含义,并向小组成员详细阐述其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标识的实际意义。 最后,我们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分享内容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警示标识的理解。通过这种互动问答的形式,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也能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消防器材?” 活动二:说一说 实物展示:展示消防器材实物或模型,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器材的用途吗?”、“在火灾中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它们?”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个火灾救援案例,让学生了解消防器材在实际救援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提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