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 元曲 散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套数 (同一宫调数曲子) 例:[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越调·天净沙]秋思 杂剧 曲 人物唱词 白 对白、独白、旁白 科 动作、表情等舞台提示 唱 唱+演 带过曲 (两三个相同宫调的小令) 宫调 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曲牌 曲词:具体内容。 题目 诗歌 戏剧 宫调:是音乐的各种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我国古代音乐七种基本调式: 宫、商、角(jué)、徵(zhǐ)、羽、变宫、变徵。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男主角叫正末,如张生。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老年男子叫外末。 末 旦是女角,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等。外旦、贴旦是次要女演员。 旦 净俗称“花脸”“花面”,有净、副净、二净之分。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如张飞,李逵。 净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袛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等。 杂 《窦娥冤》文体知识—角色分类 《窦娥冤》剧情简介 楔子: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窦娥冤》剧情简介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绑赴刑场 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 婆媳诀别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临刑发誓 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 《窦娥冤》剧情简介 场景一:押赴刑场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神权思想影响 相信"青天大老爷”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残酷的现实 觉醒过来,看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猛烈指责天地 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讨论 场景二:婆媳诀别 在押赴刑场时,窦娥为何要求走后街?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而正是这样一个女子却被无情地套上了杀人的罪名,蒙冤而死,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是对官府黑暗腐败的控诉,更是有力地揭露与批判。 讨论 赏析第三折 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颠倒 这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强烈,反抗精神依次增强 讨论 总结窦娥形象 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