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91745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56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化学,第二章,实验,活动,配制
  • cover
优秀教案系列 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目标 1.结合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通过探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认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2.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熟悉步骤,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 3.通过分工合作完成配制100 mL 1.00 mol·L-1NaCl溶液,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讨论交流,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容量瓶的使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 难点:分析对物质的量浓度精准度影响的因素。 教法、学法 情境化教学、实验教学、问题引导、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教学准备 烧杯、容量瓶(100 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天平、NaCl、蒸馏水。 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   【提问】 如何配制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提问】 如何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 【板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回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 称量4.5 g NaCl固体,量取495.5 mL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倾听】学生初步预测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的区别。   唤醒学生已有认识,找到学生思维生长的起点。 感受实验要求的差异,理解在不同应用下选择不同表示方法的科学意义。 续 表 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初步探索 配制溶液的 过程和方法   【回顾】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板书】c= 【任务】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配制100 mL浓度为1.00 mol·L-1的NaCl溶液 写出配制过程的基本步骤。 【讨论】固体溶解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吗 【提问】根据配制原理,如何保证物质的量浓度的准确性 【提问】如何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 【分析】根据c=定义式,计算得所需溶质的质量为5.85 g。 【提问】要准确称量5.85 g固体,应该选择什么仪器,如何进行操作 【图片展示】托盘天平和电子分析天平的精确度。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0.1 g; 普通电子天平的精确度:0.01 g; 电子分析天平的精确度:0.000 1 g。   【分析】对比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式。 【思考】展示不同思维,产生认知冲突。①称量NaCl固体,加100 mL水,溶解。②称量NaCl固体,溶解后加水至100 mL。 【思考】解决认知冲突。 【回答】要确保公式中n和V的准确。 【计算】根据c=和n=计算。 【回顾】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 【倾听】使用更加精确的电子分析天平,可以保证溶质物质的量的准确性。   从学生初始、无序的思维入手,通过对细节的讨论,帮助学生构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模型。 感受不同实验仪器的精确度差异。 三、认识 容量瓶   【提问】如何确保溶液体积(V)的准确性 【展示】展示不同规格的容量瓶实物,介绍容量瓶的基本结构特点,强调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提问】计算配制480 mL 1.00 mol·L-1的NaOH溶液,需称取的NaOH固体的质量。   【回顾】烧杯、量筒的使用规则和精确度。 【倾听】容量瓶的常见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回答】学生给出两种答案:①19.20 g;②20.00 g。学生交流讨论两种结果哪种正确。   帮助学生建立对容量瓶结构特点及使用规则的正确认知。 四、进一步 探索配制一 定物质的量 浓度溶液的 过程和方法   【提问】如何用容量瓶配制100 mL的NaCl溶液 从确保实验精确度的原则出发,试分析操作细节。 【提示】溶解放热(如NaOH固体溶解放热、浓硫酸稀释放热等);转移后的小烧杯内壁残留溶质(展示:将NaOH溶液移液后,向小烧杯内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板书】溶解、(冷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