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99871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8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6440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桃花源记,课件,5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桃花源記 前言 桃花源是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无战事纷扰的和谐社会,这样的社会太过美好,众人心向往之。小编也同样向往王维《田园乐》中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真的太美妙了!这样的日子,就是神仙般的生活啊! 壹 贰 叁 课前导读 识字识词 课文解析 课文拓展 肆 目 录 壹 课文导读 八年级语文课件 1.熟记“俨然”的“俨”、“间隔”的“间”、“诣太守”的“诣”、“遂迷”的“遂”等字的读音;熟记“垂髫”“叹惋”“骥”等字的字形;理解“豁然开朗”“要”“延”“扶” “寻”等词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 (重点) 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难点) 4.珍惜美好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素养) 学习目标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年—427年)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16年了。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 创作背景 贰 识字识词 八年级语文课件 邑人 间隔 俨然 屋舍 黄发垂髫 缤纷 怡然自乐 阡陌 豁然开朗 yì jiàn yǎn shè tiáo bīn yí qiān mò huò 学习字词 叁 课文解析 八年级语文课件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课文原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线索顺序图。 进入桃花源 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发现 做客 离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沿着,顺着。 遇到,碰见。 溪水的两岸。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