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岭三章》新授课导学案 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2.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典故、意象,体会诗歌凝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特色。 3. 感悟诗人陈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坚定革命信念、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诗歌。 2. 难点:理解诗歌中典故的运用及其作用,深入领会诗人在特定环境下复杂而崇高的革命情怀。 三、预习导学 1. 作者及背景知识 查阅陈毅的生平经历、主要贡献,以及《梅岭三章》的创作背景,简要记录关键信息。 2. 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 ) 阎罗( ) 捷报( ) 血雨腥风( ) 取义成仁( ) (2)解释下列词语 旌旗:_____ 阎罗:_____ 捷报:_____ 血雨腥风:_____ 取义成仁:_____ 3. 朗读感知 反复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思考每首诗的大概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字词或诗句。 四、课堂探究 1. 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梅岭三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2)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共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语句赏析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中“招”“斩”两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一句中“血雨腥风”有什么深刻含义? (4)从诗歌中再找出一处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其精妙之处。 3. 主题与手法探究 (1)诗歌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2)结合创作背景,谈谈诗人在诗中展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五、课堂小结 请从字词积累、内容理解、情感体会、手法赏析四个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梳理学习革命诗歌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梅岭三章》。 2. 以“信念”为主题,借鉴《梅岭三章》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短诗,字数不限。 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2.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典故、意象,体会诗歌凝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特色。 3. 感悟诗人陈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坚定革命信念、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诗歌。 2. 难点:理解诗歌中典故的运用及其作用,深入领会诗人在特定环境下复杂而崇高的革命情怀。 三、预习导学 1. 作者及背景知识 答案:陈毅(1901 - 1972)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1934年红军长征后,陈毅留在江西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冬,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生命面临严重威胁。在此绝境下,他写下了《梅岭三章》,以诗明志,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解析: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与创作意图。 2. 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答案:旌旗(jīng) 阎罗(yán) 捷报(jié) 血雨腥风(xuè ) 取义成仁(rén) 解析:“旌”为后鼻音,读“jīng”;“血”在书面语中一般读“xuè” 。 (2)解释下列词语 答案: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派。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