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曾几(jī):(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小溪泛尽却山行 小溪泛尽却山行 看图说诗句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尽量读出古诗的节奏。 我会读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 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 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 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 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 看图说诗句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 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 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 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 / / / / 我会读 多音字 得 dé (得到) děi (我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读一读:儿子如果大学一毕业就能得(dé)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职位,作为母亲的我得(děi)多高兴呀。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复习导入 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本课最后一首写春天爱的诗是什么呢 新课输入 你认识 曾几(jī)吗 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的意思。 【三衢】 【梅子黄时】 【小溪泛尽】 【却山行】 【绿阴】 【不减】 【黄鹂】 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苍绿的树阴。阴,树荫。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黄莺。 再读诗歌,思考: 1.诗人在去“三衢”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曾几(jī),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曾准,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大哥曾弼,三哥曾开宗徽宗崇宁二年(1103)进士。二哥曾懋,哲宗元符三年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 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 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 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 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 课文理解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诗人看到了杨梅黄了、天晴、绿阴不减,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诗人在去“三衢”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曾几在吕本中“活法说”基础上加以改进,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摆脱了江西诗派“只从典籍中寻找灵感、只注意技巧法度而产生的“脱空”现象,对陆游影响深远。这首诗就是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身体力行一扫“脱空”之佳作。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描写诗中“四趣”,将一个诗意盎然的浅夏勾勒出来,迷人美丽,极富情思。 课文理解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看图说诗句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课文理解 诗画同源!很多诗歌描述的就是一番自然景象的画面,很多的画看来就是一首诗。我们学习古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