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丰子恺《春江水暖》 书写指导 惠 上下结构 12画 优惠 书写指导:“惠”的上部稍窄,“日”扁宽;下部略宽,卧钩圆润。 崇 上下结构 11画 崇高 书写指导:“山”字要正;中间“宀”稍宽,托住上方。上小下大。 恩惠 崇山峻岭 朗读节奏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lóu hāo tún huì chóng 《惠崇春江晚景》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 鸭子戏水 蒌蒿长势很旺 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正是河豚欲上时。 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诗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三两枝写出竹林的稀疏,因为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同时,它表明早春时节,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却已经透露出来。 正是河豚欲上时。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解诗题,识作者 惠崇 福建建阳人,北宋初年僧人,擅长作诗、作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的名画。 苏轼 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的题画诗有两首。苏轼跟惠崇高僧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他是一个河豚迷,看到这副春江晓景图,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美味的河豚了。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整体感知 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诗人苏轼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惠崇的这幅画的? 书写指导 芦 上下结构 7画 芦苇 书写指导:“芦”子的“艹”横长,盖住下部;“户”撇不可太长。 芽 上下结构 7画 豆芽 书写指导:“芽”子的“艹”横长;“牙”横短,竖钩稍长。 芦花 发芽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 huì 崇 chóng 芦 lú 芽 yá 短 duǎn 读准字音 读: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看:借助插图,看看古诗写的什么季节,有哪些景物。 想: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读懂诗意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河豚,鱼的一种,肉质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三月河豚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江阴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江岸 竹外桃花三两枝 江面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年生草本植物 芦苇的嫩芽 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蒌蒿 芦芽 河豚 蒌蒿满地芦芽短, 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用视觉描写写早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与上文早春时间想对照。同时表明这样一个哲理: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正是河豚欲上时。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诗人借助想象,写出了对早春美食的期待,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 主旨分析: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借助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 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