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7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了解磁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磁铁的相关性质,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认识到科学影响日常生活、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的奥秘。 作为《磁铁》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要帮助学生梳理磁铁的特点,发现人们利用磁铁的不同性质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人们利用磁铁能吸引铁、镍等金属材料的性质,制作了磁贴、磁钉、磁性钓鱼玩具等产品;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发明了指南针;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发明了磁悬浮列车等等。这些技术产品,有的直接利用磁铁来工作,比如磁贴;有的则需要通过电磁转化来实现其功能,比如磁记录设备。 科学家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研究磁现象,工程师将科学发现转化成技术和产品来满足人们的各种实际需求。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镍等金属材料的性质,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并且相同的磁极相互吸引,不同的磁极相互排斥等。并且留意到生活中有很多的物体用到了磁铁,对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磁铁的用途和性质是有联系的。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知识,提出关于磁铁的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制品,并描述不同磁铁制品所利用的磁铁性质。 ●能通过环形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来猜测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 ●能准确描述磁铁的不同性质。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其磁现象的探究表现出兴趣。 ●乐于收集关于磁铁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制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体会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磁铁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与磁铁性质的关系;提出关于磁铁后续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級记录表等。 小组:勺子、抽屉安全扣、磁性铅笔盒、钓鱼玩具、铁钉等生活中常见物体(每组1份,要包括有磁铁的物体和没有磁铁的物体),环形磁铁(每组若干)、塑料小棒、指南针,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出示图片:厨房的照片。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磁铁,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魔力吧! 设计意图:聚焦部分开门见山介绍了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分享欲。 2.探索 探索一:寻找和含有磁铁的物品。 教师出示图片:冰箱门、扬声器、耳机。 师:简单介绍这三种物体中磁铁的作用。 提问:除此之外,你还认识哪些含有磁铁的物体?这个物体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向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要激发学生生活中的已有认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含有磁铁的物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物品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让学生意识到人们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磁铁的不同的性质。 探索二:磁悬浮列车。 师:介绍磁悬浮列车。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模拟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 将两块环形磁铁红色相对或红蓝相对。 将两块磁铁穿过圆柱。 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这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