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 古诗三首 寒 食 1.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查字典正字音,多读几遍对停顿 2.结合注释, 理解诗意 查注释解字义, 放回原文顺句意 3.拓展链接, 丰富理解 查阅作家时代, 了解历史背景 4.想象画面, 联系生活 想象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反复诵读等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寒 食 【唐】韩翃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寒 食 【唐】韩翃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结合注释,初知大意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 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 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交流质疑: 寒食不是禁烟火吗,为什么日暮汉宫会传蜡烛呢?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情感? 寒食节禁火,诗人为什么还要写“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呢? 内容 情感 写法 方法:拓展链接,丰富理解 文字资料: 唐代的寒食制度 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因此寒食禁火。而唐代的寒食节在官、民双重力量的作用下发展出了一系列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节俗活动,从而成为唐代最引人注目的全民的节日。 首先,最高统治者吸纳了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并将其改造成改新火的新习俗,而且在寒食节的第三天,即清明那一天总有赐百官新火的活动,皇帝往往大宴群臣,百姓结伴出游、玩乐等。 图片资料: 寒食长安春景图 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 家家楼上如花人,千枝万枝红艳新。 ———节选自韦庄《长安春》 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 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王建《长安春游》 宿雨净烟霞,春风绽百花。绿杨中禁路,朱戟五侯家。 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 ———节选自武元衡《长安春望》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生动传神,写出花动态之美,尽显风流潇洒。 桃李争妍、落英缤纷的美景扑面而来。 “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神笔。 影像资料: 寒食节的起源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皇帝宣旨取榆柳这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这幅祥和传赐新火风俗图背后还寄托着皇帝对臣子们的期待与教诲。 这弥散的轻烟既显示了皇帝的恩宠,又让警醒。 方法:链接资料,结合诗句,想象画面 这首诗仅仅是写寒食节的景象吗? 图片资料:寒食长安春景图 从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中读出了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 影像资料:寒食节的起源 从传赐新火的风俗画卷中读出了勤政为民的理想追求; 寒 食 【唐】韩翃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方法:链接资料,丰富理解 抓住炼字,想象画面 从长安城的春日风光到寒食风俗,看到了当时温暖承平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