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10123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242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下册,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12课,学年
  • cover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 学 分 析 课程标准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素养目标 1.通过研究文献、图片等史料,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内涵及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家国情怀)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 — — 《爱我中华》,感受中华民族大 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前搜集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 饰特点、文化艺术等资料,在课堂上开展 一 次民族知识 小竞赛,导入新课。 二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2. 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一 项什么基 本政治制度 提 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 制度,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 提 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来,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 教 师 提 问: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我国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 示:中 国 历 史 上 长 期 就 是 一 个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 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 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 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 政治认同。 5. 教 师 总 结:(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 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2)进 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 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 现新气象。 目标导学二:共同繁荣发展 1 .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 关图片。 2 .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少数 民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 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 社 会 。 3.教师强调:对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是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的前提。那么,党和政府为提高少数民族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了哪些政策 提示: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 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 的经济建设。 4.教师过渡:各民族共同繁荣包括经济、文化等各个方 面的繁荣,那么党和政府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文 化的 提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 家按照自愿的原则,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 件;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 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 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等。 5.材料解读: 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6.教师提问:在20世纪末,国家为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 协调发展,实施了一项什么政策 提示:西部大开发政策。 7.教师小结: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东部地区发 展较好,现阶段我国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 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对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 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 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8.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行民主改 革和社会主 义改造 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