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古时候,有个秀才要招收学生,他对穷家子弟不收费,对富家子弟却要很多报酬。他出了一则告示,这样写道:“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穷家子弟来,他是一种读法;富家子弟来,他又是一种读法。那么,穷家子弟来他会怎么读呢?富家子弟来他又会怎么读呢? 明朝有个才子叫徐文长,有一次外出访友,阴雨连绵,逗留很长时间,友人写一张字条放桌子上:“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心想:你这个徐文长看了纸条还好意思赖着不走吗? 徐文长一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明白了主人的用意。不过他想气气朋友,这样读:“下 雨 天 留 客 天留 我 不 留 ”。 一字未变,但读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反。 什么叫断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技巧 --抓标志法+排除法 学习目标 1. 抓常见文言词语标志断句法,做到初步断句。 2.题型是选择题时,采取词语标志对比排除法,完成断句。 3.根据语感与结合语意,做到断句。 抓标志 一、虚词标志 二、实词标志 三、动词标志 五、特殊句式 四、修辞标志 标 志 一 虚 词 如:夫、盖、惟、凡、窃、即、苟、虽、若、至若、于是、且夫、向使、等虚词,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常置句首虚词(断前) 例 一 JIA YUSHEJI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如:也、矣、欤(与)、 邪(耶)、焉、哉、乎等,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的句末。 常置句尾虚词(断后) 例 二 JIA YUSHEJI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标 志 二 实 词 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它的后面就可能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名 词 标 志 JIA YUSHEJI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例 二 标 志 三 动词 动 词 标 志 1、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云”“曰”“道”为标志。不过,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2、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在文言中,主语、宾语省略的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谓语。 JIA YUSHEJI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 冷 斋 夜 话 云 白 乐 天 每 作 诗 令 一 老 妪 解 之 问 曰 解 否 妪 曰 解 例 三 JIA YUSHEJI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例 四 标 志 四 修 辞 “顶真”断句 “排偶”断句 “反复”断句 JIA YUSHEJI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例 五 标 志 五 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如: …者…也 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