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12894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课件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4507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
  • cover
(课件网)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第1课时 第2课时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根手指的指纹也不一样。 激趣导入 第1课时 两片差不多的叶子,仔细观察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由此可知,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有差别,它们各有特点。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清晰明白,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 链课文,知特征 课文 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梦回繁华》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明上河图》内容庞大,结构严谨;写实性强;绘画技法独特,笔法灵动 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 小结: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因此,要通过自己的介绍说明让别人准确了解事物,必须把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介绍清楚。 作比较,明特征 比较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哪一则材料抓住了北盘江第一桥的特征,能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北盘江第一桥呢? 材料一: 北盘江第一桥和贵州省其他高桥一样,高度很高,施工难度较大,对技术要求较高。 材料二: 北盘江第一桥作为一座著名的大跨度斜拉桥,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垂直距离为565.4米,桥塔顶部至江面垂直距离为740米,共设224根斜拉索。 材料三: 北盘江第一桥作为一座著名的大跨度斜拉桥,全长1341.4米,共设224根斜拉索,桥塔顶部至江面垂直距离为740米,桥面至江面垂直距离为565.4米。其所处的地势十分险峻,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质灾害频发,自然气候环境恶劣。该桥和贵州省其他高桥一样,施工难度较大,对技术要求较高。例如桥上的斜拉索,直径只有15.2毫米,但镀锌钢丝让它的抗拉强度达到了普通建筑用钢强度的4~8倍,除此之外,这些斜拉索还采用了最先进的防腐体系———特殊材质的护套和涂层保护钢索免受风雨侵蚀,能让大桥稳扎至少100年。 材料三抓住北盘江第一桥的特征,进行了准确而全面的介绍。而材料一“和贵州省其他高桥一样”只是泛泛而谈,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看不出北盘江第一桥的特征;材料二的介绍,只是从整体扣住大桥的特征,没有局部介绍,不够细致全面。 小结:材料三在说明北盘江第一桥时,按照逻辑顺序,先展现整体,再聚焦于桥上斜拉索,从整体到局部地进行介绍,采用准确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加以说明,突出特征,北盘江第一桥也就有了“个性”。这就告诉我们,抓住特征说明,才能抓住个性。 得要领,抓特征 (1)观察须“五官开放”,充分利用眼、耳、口、鼻等感官,对所要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1.细致观察,发现特征。 (2)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看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比如我们写一座公园,就可以从公园的地理位置、空间范围、历史背景、环境布置等方面反复研究,挖掘出其“优美”“有文化气息”等特点。 (3)观察还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等,以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1)同中求异。利用事物的形态相似,但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同类事物各自的个性特质。 (2)异中求同。从错综复杂的不同环境中,排除不相干的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 2.学会比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