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主人翁意识 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担当精神 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有序参与 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的开端。通过本框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角色与责任的关系、承担责任的表现及意义,从而为后续学习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打下认知基础。同时,本框紧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有助于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等基础上,增强责任意识,为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已知点: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与生活体验中,已积累一定道德认知和社会生活常识 ,对责任有初步模糊感知。 不足点:八年级学生认知多停留在行为层面,缺乏对责任概念系统、深入的理解,尚未从理论高度明确责任的内涵、来源,也不清楚不同角色所对应的责任差异,难以构建完整责任知识体系。 提升点:对于“责任”这种较为抽象的概念,仅靠理论讲解难以真正掌握,需结合生活实例,引导他们逐步提炼、概括责任的本质与特点。在课堂讨论和作业练习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清晰、准确表达责任认知的能力。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将情感共鸣转化为实际行动,强化责任意识。 四、学习目标 1、 精准阐述责任的内涵与来源,清晰区分不同责任类型。 2.、系统归纳不同社会角色对应的责任范畴,理解责任的相互性。 3、 依托人工智能工具,提升对责任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 通过情境体验,增强在多元场景中辨别责任归属、主动承担责任的实践能力。 5、激发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主动担当的价值观。 6、深化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树立积极的责任观。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责任的核心概念、多元来源及不同角色的责任界定。 2. 领悟承担责任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将责任认知切实转化为日常行动,实现知行合一。 2. 帮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精准判断责任归属并主动履行责任 。 六、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情景化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议题(5分钟) 引出课题“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1. 教师利用AI绘画工具生成充满矛盾的奇幻校园场景:教室窗玻璃破碎无人认领、卫生角垃圾堆积、同学忘带作业互相推诿。 2. 学生模拟场景对话:“不是我干的!”“昨天该谁值日?”“老师总批评我忘带作业!” 3. 抛出问题:“如果你身处这个场景,发现了哪些责任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自然引出课题“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生观看大屏幕校园场景思考“在这些场景中发现了哪些责任问题?” 生:做为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纪律,勇于承担错误,爱劳动认真学习等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 生思考“我对 谁负责,谁对 我负责” 议题探究,层层深入 【议题一】:什么是责任?责任从何而来? 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工人认真工作、父母照顾孩子等,引导学生总结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 来源:展示教材P66页“探究与分享”中救灾的案例,组织学生填写表格,分析哪些人承担了责任、承担了什么责任以及责任的来源。然后共同归纳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