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15068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3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3143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华,人文,精神,弘扬,教学设计
  • cover
《道德与法治》七下教案 课题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本课为 1 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本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引领同学们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性认识,并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精神世界,提振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在第一、第二单元中,教材引导学生了解进入青春期身心发生的变化,感悟自尊、自信、自强,焕发向上的青春活力,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领学生将视野扩大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更广阔的精神世界中安顿自己的身心。本单元共设计三课,分别为“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本节课“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是“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第二框内容,这一框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明确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方法、具体内容和要求。本节课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第二层意思,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其一,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其二,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学情分析 木单元对于学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潮”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感性,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教学目标 七下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①通过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呈现的屈原的作品及其家园情怀,引导学生明确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感悟中华人文精神发挥的强大作用。②通过介绍古代的“六尺巷传说”“将相和”,交流赏析提倡和谐的名言俗语,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崇尚和谐的内容。③通过设计同学们就如何理解和谐展开讨论这一情境,帮助学生懂得今天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大力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举例今天的“枫桥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结合生活实践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④通过讲述“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活动,举例向上向善榜样人物“感动中国2022人物”陆鸿、“排雷英雄”杜富国,展现这些榜样人物的宝贵品格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积极进取、爱人利人、追求至善、勇担使命,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教学重点 明确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生活实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本单元学习目标是:(展示目标、学生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