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22176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日期:2025-09-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1次 大小:658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必修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清单 【文学常识】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辞。 3.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女子十五岁成年行笄礼,称及笄。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花甲———天干地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为一个周期。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作花甲。 古———古人很少有人活到七十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以此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80岁:耄耋———指八十岁。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八九十岁的老人。 4.人名称谓:“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时候,名字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表,就是表达,所以又叫表字。《论语》中常见的一种人名称谓现象就是在字前加上“子”,如冉求字子有,公西赤字子华。这个“子”为表示敬意,可以省去,直接称冉有、公西华。古时候,同辈间互相称“字”表示尊敬,尊长者对晚下者可以称名。 【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毋吾以也(同“已”,止) 2.鼓瑟希,铿尔(同“稀”,稀疏) 3.莫春者,春服既成(同“暮”。暮春,阴历三月) 二、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 古义:军队,此特指进犯的军队。古代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 2.比及三年 古义:等到。 3.且知方也 古义:道理,是非准则。 4.如五六十 古义:或者。 5.如其礼乐 古义:至于。 6.异乎三子者之撰 古义:为政的才能。 7.如会同,端章甫 古义: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端章甫(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②鼓瑟希(弹奏) ③风乎舞雩(吹风、乘凉) ④三子者出,曾晳后(落在后面) ⑤冠者五六人(戴帽子) 2.形容词作名词 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事、大事)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是非准则,译成“为人的道理”) 3.形容词作动词 子路率尔而对曰(回答) 4.使动用法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形容词的使动,使……富足) 5.动词作名词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四、一词多义 1.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你们)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形容词词尾) ③鼓瑟希,铿尔(助词,用作词缀,然) 2.言 ①亦各言其志也(动词,说、谈) ②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名词,说的话) ③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发语词,就是说,意思是)(《齐桓晋文之事》) 3.如 ①如或知尔(假如)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③如其礼乐(至于) 4.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②且知方也(道理,是非准则)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不吾知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不了解我) ②则何以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则以何哉”: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③尔何如(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尔如何”:你怎么样) ④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以饥谨因之”: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连遇上饥荒) ⑤为国以礼(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礼为国”:用礼治理国家) 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乎沂浴”:在沂河里沐浴)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同) 2.固定句式 是故哂之(“是故……”,因此……)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清单 【文化常识】 1.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