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26883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9248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在长江源头 各拉丹冬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 “ 。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 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以歌入境 ·长江之歌 各拉丹冬: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 主峰海拔6621米,位 于唐古拉山中段,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为万里长江源头,也是 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 它以自己挺拔高俊的身躯被称为 “ 中华儿女的父亲山 ”。 长江源头 ·各拉丹冬 quán 蜷卧 huò 豁然 huàn 风云变幻 zhǒnɡ yì shuò 接踵而至 熠熠烁烁 lénɡ 棱角 rú 蠕动 bà 草坝子 zhòu 骤然 yì 漫溢 chuāng 疮 lì 砾石 jīnɡ 腈纶 jìng 劲旅 lí 黧黑 qián 虔诚 dūn 敦实 预习检测 ·字词正音 安营扎寨 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 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秋高气爽 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风云变幻 像风和云那样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 定,复杂多变。 气喘吁吁 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光彩熠熠 熠熠生辉 预习检测 形容闪光发亮。 ·词语解释 熠熠 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 经过。 详写第一天在各拉丹冬不同地 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快速通读课文,课文可分为几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 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第一部分 (第1、2段) 第二部分 (第3—11段) 第三部分 (第12—15段) 初读课文 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活动一: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一行游览各拉丹冬的路线。 (圈画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共读寻觅找“艰辛” 沿冰河 接近冰山 “移步换景” 进入冰塔林 置身冰窟 冰丛砾石堆 草坝子营地 第一天 第二天 山脚 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 共读寻觅找“艰辛” 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 头戴狐皮帽 身裹羊皮袍...... 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 生活条件艰苦 活动二:再读全文,作者一行在游览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辛 ”? 先后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现身 海拔接近六千米 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 环境极端恶劣 身体状况糟糕 共读寻觅找“艰辛” 似乎衰竭 闷坐、挣扎 “我要死了” 少气无力 手生冻疮 连夜高烧 不思饮食 摔伤剧痛 缺氧反应 活动一: 【合作探究】作者认为历经艰辛是值得的。这“ 值得 ”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找出文中描写所见之景的句子, 从修辞、句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揣摩赏析) 交流:我们认为最“值得 ”的是 , 因为(文中原句) ,运用了 ,体现了各拉 丹东雪山 的特点。 沉浸旅程说“值得” ①运用比喻, 将各拉丹冬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 形象地勾勒出各拉丹东地高峻,而阳光的照射使其变 化多端 ②将各拉丹冬的形态比作有如刀削 般硬朗,形象 勾勒出各拉丹冬的雄奇,看到此景作者不禁感叹雪山 的神秘与雄伟。 ·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是冰雪, 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 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 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 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远眺各拉 丹冬雪山 高峻雄壮 变幻莫测 运用比喻,将冰山比作屏风,且在上面精雕细刻着 各种图案,形象勾勒出冰山的自成天地 ,在这里作者 感叹其 自成 天地”, 赞美自然的魅力。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 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 什么...... 自成一天地。 沿冰河接 近冰山 图案多样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 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 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 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 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 蜿蜒而立的。 运用比喻,将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