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训练题 0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理解性默写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_____”,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是: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_____。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诗歌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日是指早上的太阳。首联写的是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直接交代了作者写作的对象是“破山寺”,所以作者开门见山,首联就对“破山寺”进行描述。 C.“曲径通幽”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D.颈联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殆尽。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漫步山林,进入古寺。“照”字写出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反衬出诗人孤寂落寞的情绪。 B.颔联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似乎可以洗濯身心,放飞灵魂。 C.颈联“空人心”对应上句“悦鸟性”,点出如此空灵纯净的世界可以净化心灵,让人参悟这空寂中的禅意。 D.这首诗语言朴素、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胜景,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取胜。 3.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 02 李白《送友人》 一、理解性默写 1.《送友人》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_____”。 2.文中运用比喻,写出了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的未来生活让诗人无比担忧的诗句是“_____”。 3.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_____。 4.《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_____。 5.《送友人》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 _____。 6.“_____”两句写最后分别的场景,诗人没有直抒胸臆,既委婉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含蓄而深沉。 二、诗歌鉴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班马:离群的马。 1.蓬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_____。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_____ (甲)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用工整的对仗,在山水的一静一动的描绘中营造了轻快明丽的气氛。 B.甲诗末句写离群之马“萧萧”长鸣、依依不舍,表明诗人和友人的情谊之深。 C.乙诗前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景状物,描写了峰与塔的高,点明游踪。 D.乙诗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