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2931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11467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28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核心素养 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和演讲的一般要求;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思维发展与提升 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加深对“使命与担当”的认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五单元主题: 抱负与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马克思致力于剖析社会的深层矛盾, 宣示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彻底性。 一、导入 现在,让我们穿梭到1856年的伦敦,一起去参加4月14日《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在这里你将聆听到革命导师马克思发表的精彩演说。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作者简介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 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 ,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1)初步介绍:“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流亡日本,作为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并谈到马克思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马克思著作。麦喀士(即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4年的《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开始联系中国社会的实际,成为中国最早专门介绍社会主义的文字,梁启超也因此成为在其论著中最早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中国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2)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系统的传播主要是三个路径: 一是陈独秀、李大钊、李汉俊、李达、陈望道、董必武、周恩来、澎湃、施存统等人曾在日本留学,将日本流传的社会主义著作翻译并介绍到中国。 二是蔡和森、李富春、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聂荣臻、邓小平等人去欧洲勤工俭学,从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带回的马克思主义。 三是瞿秋白、任弼时、沈志远等人赴苏联留学,从社会主义老大哥那里取的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艾思奇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的命题。在六届六中全会中,毛泽东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说法,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848-1849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课本) 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崭露头角,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并立相争。然而随着各国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马克思于1849年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后被驱逐,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代表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表了这篇演说。演说词发表在1856年4月19日《人民报》第207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