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 梅岭三章 背景知识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陈毅 二 新课导入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1.情境导入 三 教学过程 翻开历史的宏伟画卷,群星闪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光辉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仁人志士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岭三章》,倾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 2.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3.整体感知———朗读 梅岭三章 陈 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衣底:衣服最里面。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 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国门:城门 诸君:这里指各位同志。 血雨腥风:这里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士的血腥镇压。 涯:边际,止境。 词语释义 4.参考译文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的逃脱了敌人的包围。 (一)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 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反动派! (二)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三)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5.整体感知———感知诗意 阅读小序,体会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整体感知———品味内容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2)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内容探究 1.第一章的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章首句以问句开头,有总领全章的作用。而首句中“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 2.第一章第二句有什么含义? 第二句表述了艰难创业中经历过的很多的战斗,暗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愤恨感情。 3.第一章第三、四句运用“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