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整合与提升 单元整合 学习提升 观古鉴今,读史明志 教考衔接 素养提升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目录索引 单元写作 指导训练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单元整合 学习提升 观古鉴今,读史明志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绚丽的文化宝库。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记言,或明理,或言志,或记事。在这里,我们能聆听到孔子的谆谆教诲,我们能见识到孟子的睿智与雄辩,我们能欣赏到庖丁精湛的解牛技巧;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白发苍苍的烛之武在夜色中走向危机四伏的秦军大营,我们能看到勇武无双的项羽在鸿门宴中慢慢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学习本单元,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核,体会诸子散文的说理艺术,鉴赏史传作品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掌握整体读文的技巧。 1.先秦诸子的思想至今还受到广泛重视,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的底色,成为中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独特印记。请结合文本完成下表。 人物 篇 名 处世观念 人生志愿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既要敢于承担,又要谦逊有礼 ①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② 发政施仁 庄子 《庖丁解牛》 因应自然、顺势而为 ③ 提示 ①礼乐治国,教化百姓 ②推仁讲礼 ③依乎天理,养生全身 2.下表三篇散文都长于说理,但说理方法、论述思路各不相同。请围绕这个论题深入思考、比较,完成下表。 篇 名 论述思路 说理方法 异 同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① 以直接议论为主,辅以形象描述 以对话形式进行 《齐桓晋文之事》 以“保民而王”为核心,逐层展开:先从正面入手,论述“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进而指出“不忍之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推恩”保民;接下来从反面辨析“王”“霸”之别,指出“发政施仁”才能“王天下”;最后点明“发政施仁”的关键举措是“制民之产”,又回到“保民”的主题 ② 《庖丁解牛》 先写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因,层层推进 ③ 提示 ①以“言志”为主线,按照“问志”“言志”“评志”的顺序展开 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③寓言说理 3.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代表的《左传》和以《鸿门宴》为代表的《史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其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写人技巧丰富高明。请你结合学习感悟,填写下表。 人物 典型言行 性 格 佚之狐 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能谋善断,能识人 郑伯 ① 无政治远见,善于纳谏,知错能改 烛之武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许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② 秦穆公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重利轻义,意志不坚 晋文公 ③ 恩怨分明,顾全大局,理智冷静 刘邦 ④ 善于纳谏,圆滑机变;能屈能伸,果决狠辣 项羽 ⑤ 刚愎自用,偏听冲动;做事感性,优柔寡断 范增 ⑥ 老谋深算,妄自尊大,骄横急躁 张良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⑦ 提示 ①公从之。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深明大义、足智多谋,勇敢无畏、能言善辩 ③“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④“为之奈何 ” 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⑤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项王默然不应。 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⑦机敏果断,忠心耿耿,能谋善断 教考衔接 素养提升 文言文的阅读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