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单元人文主题 责任与担当 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讲责任、敢担当的精神,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恪守正确价值观,增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责任意识。 学科素养目标 1.倾听理性的声音,知人论世,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 2.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3.写作议论性文章,学会论证自己的观点。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 目录索引 谏太宗十思疏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资源助读 作者简介 敢触天威的谏臣———魏征 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作品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 评价 时称“良史”。《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 作品背景 唐太宗即位初期,以隋朝的暴政为戒,励精图治,听取劝谏,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一个表现是宫室土木之作逐渐增多;另一个表现是竭诚纳谏之心日见淡薄,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此外还有田猎频繁,颇失其度;责罚偏严,时有轻重;用人欠当,远贤近佞的问题等。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相关常识 疏 “疏”通称“奏疏”。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类文体的通称。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jùn zài xiè yōng chán xié chù 2.辨识通假 振之以威怒——— ———同“ ———,意义: 。 振 震 威吓 3.一词多义 (1)安 (2)信 (3)求 形容词,安定 疑问代词,哪里 动词,安身 形容词,诚信 动词,信任 动词,相信 动词,追求、想要 动词,探求 动词,请求 (4)景 (5)克 (6)简 形容词,大 名词,日光 名词,景观、风景 名词,景物 副词,能够 副词,能够 动词,战胜、打败 动词,约束 动词,选拔 形容词,简单 形容词,简便 树木的根 路人 以(之)为;把(它)当作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形容词用作名词,重权 形容词用作名词,重要的地位 形容词用作名词,安逸的环境 形容词用作名词,危难的情况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用作名词,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6.特殊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 (2)戒奢以俭( )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形容词用作名词,奸恶的小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 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状语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