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4 促织 变形记(节选) 促织 《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鲁迅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 目录索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资源助读 作者简介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蒲松龄 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他19岁为诸生,受到文学家施闰章的赏识。此后屡试不中,在科举途中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古稀之年,方得到岁贡生的科名,不数年便辞世。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作品 《聊斋志异》等。 评价 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题写一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品背景 封建社会的“镜像”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皇帝本人也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之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 相关常识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顾名思义,就在“怪”字上。何谓“怪” 就是“怪力乱神”之事。而这种题材的小说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都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志怪小说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琐闻,用来炫耀地理博物;历史传闻故事,用来记述正史以外的野史;传奇故事,用来记述鬼神怪异等。干宝的《搜神记》、葛洪的《神仙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以作为代表。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xiá ruò jiè jù gǎo chān sǒng xiáng nè bì xī chuò chì xī zuò liè 2.辨识通假 (1)手裁举 “____”同“____” (2)翼日进宰 “____”同“____” 裁 才 翼 翌 3.一词多义 副词,本来 连词,所以 连词,表转折,然而 副词词尾,……的样子 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动词,责令 动词,索取,责求 名词,责罚 名词,差使 动词,打开 动词,掏,发掘 名词,古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极言少 动词,看,环视 连词,表转折,但 动词,顾虑,考虑 动词,探望,拜访 4.古今异义 (1)操童子业 古义: _____ _____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2)日与子弟角 古义: _____ 今义:弟弟、儿子、侄子等,泛指子侄辈。 (3)振奋作声 古义:_____ 今义:(精神)振作奋发。 称为“童生”。 年轻人 指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 振动(翅膀) 5.词类活用 (1)岁征民间( ) (2)得佳者笼养之( ) (3)早出暮归( )( ) (4)取儿藁葬( ) (5)日与子弟角( ) (6)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 (7)旬余,杖至百( ) (8)大喜,笼归( ) 名词作状语,每年 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 名词作状语,天天 名词作状语,用力 名词用作动词,用杖打 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装 (9)儿涕而出( ) (10)自名“蟹壳青”( ) (11)细疏其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