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6543

4.2《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3194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扬 州 慢 姜夔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 州 慢 姜夔 (一)解文题“扬州慢” 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一般都比较长。 但与长调有别, 长调单指字数, 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扬州慢》共98个字, 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 疮痍满目, 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 (二)创作背景 (四)读词:姜夔眼中的扬州 自由读一读词前小序,看看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1)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2)作者的情感(予怀怆然)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略读序言,提取要素 黍 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hào)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后人把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称为“黍离之悲”。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研习任务一:词人在上阙通过哪些手段,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怨外敌入侵,伤国势衰落,蕴无限哀婉 名都———空城 二十四桥、冷月 寂寞红药 清角吹寒 杜牧 —对比→昔盛今衰 —拟人→痛恨战争 —移就→凄清冷落 —移情入境→感时伤乱 —反衬→凄清悲凉 —对比→凄清荒凉 景 声 人 情 体会“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意蕴。 1、“仍在” :点出“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