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专用工具教学设计 【落实课标点】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12.1.2举例说出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观察专用工具实物,理解其结构特点与功能实现的关系,知道核桃夹的杠杆原理等科学知识在工具中的应用。 2.了解完成某些任务需要专用工具,认识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联性,举例说出生活常见专用工具。 科学思维: 1.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观察核桃夹等专用工具,推理其结构设计(如凹槽防滑、支点位置)与破壳功能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 2.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思维模型,尝试解释不同场景专用工具的差异化设计原理。 探究实践: 1.能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对比使用普通工具(如手锤)与专用工具(核桃夹)处理核桃的效率差异,用表格记录破壳完整度、操作便捷性等数据。 2.通过工具改良设计活动,针对现有核桃夹的不足(如费力、易滑脱),提出至少1种结构优化方案。 态度责任: 1.在观察使用工具的实验中表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如准确测量支点距离、规范记录施力数据。 2.通过案例讨论(如罐头启盖器设计),体会专用工具研发中的人文关怀,初步形成“科技创新服务人类需求”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核桃夹;核桃若干;手锤;PE菜板;小盘(标上组号);垃圾桶;专用工具若干;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至少1种专用工具(实物或图片),并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做好向全班同学推销自己所带专用工具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些礼物,想请大家吃核桃。(展示一个核桃) 师:但是吃核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它有一层厚厚的壳用手很难打开。 师:怎样轻松地打开核桃,又使核桃尽量完整呢?(出示课件,板书:轻松、尽量完整) 生交流。 师: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工具。(板书:工具)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情境冲突→问题生成→工具引入”的三步设计,将课标要求的科学观念建立(工具与需求关联)、科学思维启动(功能需求分析)、探究实践铺垫(后续实验方向)和社会责任启蒙(科技服务人类)融为一体,实现“四维目标协同推进”的深度学习开篇。 二、探究·实践 (一)活动一:用锤子开核桃(普通工具)。 1.设计实验方案。 师:今天老师也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种开核桃的工具———手锤,你想不想亲自试一试!你觉得我们用手锤开核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交流。 出示温馨提示: (1)使用手锤砸核桃的时候在菜板上砸。注意安全,不要砸伤手或碰到其他同学。 (2)开完核桃后,小组长把核桃仁放在小盘子里不要吃核桃,送到讲桌上。 (3)实验结束后,把实验材料放回工具箱,把核桃壳放入垃圾桶。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开核桃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一。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师:实验结束了,现在是我们展示实验结果的时候了。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 一个小组展示后,再让结果不同的汇报一下并说出理由。 师: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各小组开的核桃,你觉得哪个小组的核桃更完整? 你们是在用手锤开核桃的时候是怎么操作的?有什么密诀分享给大家吗? 生交流。 4.师生小结:尽管我们使用手锤能轻松的打开核桃,但是我们得的核桃并不完整。 (二)活动二:用核桃夹开核桃(专用工具)。 1.再次提出问题:怎样轻松地打开核桃,又使核桃尽量完整呢? 生交流:用核桃夹。 2.认识核桃夹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师:你用过核桃夹吗? 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一下真正的核桃夹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核桃夹的结构图) 师:你为什么觉得核桃夹开核桃的效果会更好呢? 师生交流。(课件出示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