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59566

5.12.1 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教案(表格式)苏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5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12.1,植物,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教案
  • cover
第1节 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学习目标 1. 通过模拟实验“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理解植物在光照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探究实践、科学思维) 2.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理解光合作用对能量转化的重大意义,理解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生物生存的重要性,提升爱护植被的环保意识。(生命观念、态度责任、科学思维) 3.通过学习科学史资料,了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态度责任)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理解植物在光照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种子萌发长成植物体过程的图片。 【提出问题】植物体由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营养物质是如何积累的?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过程。 17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展示讲解海尔蒙特的柳树苗实验,分析引出实验的结论:植物生长的原料是从水中得到的,只要有水就能生长发育。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以种子萌发长成植物体,导入到本节内容。 环节二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你认为柳树生长过程中增加的物质是什么,是由植物的哪个器官制造的? 引出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提出实验的目的要求: 1. 证明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淀粉。 2.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提出问题】实验变量是什么?具体如何操作?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思考实验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忆一般探究实验过程。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而完善实验设计,使实验设计更加严谨,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1.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检验淀粉的产生? 滴加碘液,“淀粉遇到碘液颜色变蓝”。 2.能否直接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呢?为什么? 展示“直接在叶片上滴加碘液”的图片。 “绿色”干扰淀粉遇到碘液变蓝的显色效果。 3.如何去除叶片的绿色,排除干扰? 酒精脱色。叶绿素属于亲脂性物质,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4.能否直接加热酒精呢?为什么?应该如何操作? 酒精沸点低、易燃所以酒精要进行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 5.酒精是否会对碘液鉴定淀粉造成影响呢?该怎么操作? 漂洗,洗掉酒精。 【展示视频】 教师展示实验视频,提示学生关注实验注意事项。(特别是酒精灯的使用)。 整理出实验的关键步骤。 【提出问题】为什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24 h? 这是因为实验之前,叶片中可能储存着以前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为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对植物进行“暗处理”。这可以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耗尽,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逆推实验操作步骤,理解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设计原理,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完成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次漂洗的操作。 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总结归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 1.“暗处理”———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遮光对照———形成对照,部分遮光、部分照光。 3.酒精脱色———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 4.清水漂洗———洗掉酒精。 5.碘液染色———淀粉遇到碘液变蓝。 6.漂洗观察———洗掉碘液,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